高阁傍林阿,林深众鸟过。
飞当残照急,噪向晚晴多。
振翼同呼侣,归巢各认柯。
翟公门似水,日日可张罗。
高阁傍林阿,林深众鸟过。
飞当残照急,噪向晚晴多。
振翼同呼侣,归巢各认柯。
翟公门似水,日日可张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林间鸟鸣图景。诗人以“高阁傍林阿”开篇,巧妙地将观者引入一个静谧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之中。阁楼依山傍林,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林深众鸟过”,随着林木的深邃,各种鸟儿穿梭其间,展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诗人通过“飞当残照急,噪向晚晴多”两句,细腻地捕捉了鸟儿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特征,残阳映照下,鸟儿急匆匆地飞翔;而在晴朗的傍晚,它们则热闹地鸣叫,仿佛在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宁静时光。
“振翼同呼侣,归巢各认柯”进一步描绘了鸟儿之间的互动,它们振翅高飞,呼唤同伴,然后各自寻找自己的巢穴。这一场景充满了温馨与和谐,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默契与秩序。
最后,“翟公门似水,日日可张罗”以翟公的故事隐喻,暗示即便是在自然环境中,也有着不断变化与生机。正如翟公门前的水,日复一日,总有新的生命涌现,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无限可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
昨对桃花与君别,共唱离人眼中血。
今见桃花君复来,似与东风趁时节。
北去南还何日休,书生道路多穷愁。
安得巨航满载酒,一帆风过蓬莱洲。
庙门斜开压江浦,红裳小巫未击鼓。
太守焚香令致词,愿驾苍龙作霖雨。
三神鼎峙名谓何,子胥范蠡马伏波。
图经莫载碑字灭,忠魂血食应不讹。
朝廷日夜传新令,辅弼贤良元首圣。
阴阳调燮神相之,忍使斯民饥以病。
群山秀色堆寒空,九华一簇青芙蓉。
谁云九子化为石,聚头论道扶天公。
深岩自积太古雪,烛龙缩爪羞无功。
湍流万丈射碧落,此源直与银河通。
尘埃一点入不得,烟雾五色朝阳烘。
有时昏昏雷电怒,崩崖裂壁挥长松。
龙作雨,虎啸风。
白日变明晦,九子亦惨容,褐冠释氏胡为笑傲于其中。
我将学彼术,卷舌切愧求童蒙。
天公信玉女,号令不尔从。
嗟尔九子竟何补,非泰非华非衡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