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门斜开压江浦,红裳小巫未击鼓。
太守焚香令致词,愿驾苍龙作霖雨。
三神鼎峙名谓何,子胥范蠡马伏波。
图经莫载碑字灭,忠魂血食应不讹。
朝廷日夜传新令,辅弼贤良元首圣。
阴阳调燮神相之,忍使斯民饥以病。
庙门斜开压江浦,红裳小巫未击鼓。
太守焚香令致词,愿驾苍龙作霖雨。
三神鼎峙名谓何,子胥范蠡马伏波。
图经莫载碑字灭,忠魂血食应不讹。
朝廷日夜传新令,辅弼贤良元首圣。
阴阳调燮神相之,忍使斯民饥以病。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官员为百姓祈求雨水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庙门斜开压江浦”,描绘出庙宇庄严而略显破败的景象,庙门倾斜地对着江边,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红裳小巫未击鼓”则通过服饰和动作的描写,展现了民间信仰的仪式感,小巫穿着鲜艳的红色衣裳,尚未开始击鼓,预示着一场即将展开的祈雨仪式。
“太守焚香令致词,愿驾苍龙作霖雨”中,太守(地方行政长官)手持香火,向神灵致词,祈求神灵能派遣苍龙带来甘霖,滋润大地,解除旱情。这不仅体现了官员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精神,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与依赖。
接下来的“三神鼎峙名谓何,子胥范蠡马伏波”提到了三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伍子胥、范蠡和马伏波,他们分别与治水、富国强兵和镇守边疆有关,暗示了祈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干旱问题,更蕴含着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定的长远愿景。
“图经莫载碑字灭,忠魂血食应不讹”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了忠贞的灵魂将永存于世,不会被遗忘。这里既是对过去英雄事迹的缅怀,也是对未来正义行为的期许。
最后,“朝廷日夜传新令,辅弼贤良元首圣。阴阳调燮神相之,忍使斯民饥以病”则从宏观角度出发,强调了中央政府的领导作用,以及贤明的辅佐者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天地自然规律的尊重,认为只有和谐地调和阴阳,才能确保民众免于饥饿和疾病,过上安宁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对正义、责任的坚守。
小槛观鱼呼策策,来伴渔蛮作逋客。
风回别浦有飞帆,雨湿断堤无响屐。
梦回春到放龟潭,潭上杂花开石岩。
十椽老屋烟烬灭,越鸟无日忘巢南。
空说花骢酬马癖,岂有过都如块历。
出门咫尺行路难,只办苍黄问家室。
鼓鼙声动何处村,争挽神器归王孙。
今者不乐愤忘食,奋臂拟关弓五石。
秋鸿度寥廓,天远劳目送。
燕雀各有谋,堕此朝餔供。
平生江海游,往事恍如梦。
簪裳彊结裹,翰墨困嘲弄。
一官冗不治,匹马旁无从。
迷行落小劫,直意识大洞。
似闻脯麒麟,颇欲翳鸾凤。
眼无行秘书,此语谁与共。
贫知世路艰,老觉交情重。
功名等戏剧,射覆偶微中。
龙媒驾鼓车,款段朱丝鞚。
南游探禹穴,聊得登览纵。
时危要奇策,涂穷勿长恸。
相期论少卑,材大古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