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溅轻绡,烟浮素缕,若耶彷佛堪寻。
溪畔浣纱人在,倚徙花阴。
秋波接春水,更临风、却似慢沉吟。
还恐被、风吹欲湿,小束双襟。
绮窗内,绣床畔,念此时眉际,未有愁侵。
只想苏台月晓,香径春深。
自与大夫别后,可曾重捧旧时心。
多应向、水晶帘下,几度停针。
浪溅轻绡,烟浮素缕,若耶彷佛堪寻。
溪畔浣纱人在,倚徙花阴。
秋波接春水,更临风、却似慢沉吟。
还恐被、风吹欲湿,小束双襟。
绮窗内,绣床畔,念此时眉际,未有愁侵。
只想苏台月晓,香径春深。
自与大夫别后,可曾重捧旧时心。
多应向、水晶帘下,几度停针。
此词描绘了一幅细腻生动的画面,通过“庆清朝慢”这一词牌,董以宁巧妙地将王阮亭所题的余氏女子绣《西施浣纱图》中的场景,以词的形式展现出来。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浪溅轻绡,烟浮素缕”,开篇即以轻盈的笔触描绘出画面的背景,轻柔的浪花拍打在轻薄的丝绸上,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意境。“若耶彷佛堪寻”,引出若耶溪边的场景,仿佛能让人寻找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溪畔浣纱人在,倚徙花阴”,描绘了浣纱女在花荫下劳作的情景,她们的身影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秋波接春水,更临风、却似慢沉吟”,秋水与春水相接,微风拂过,仿佛是女子在低吟浅唱,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还恐被、风吹欲湿,小束双襟”,担心微风会吹湿衣襟,女子轻轻束紧衣襟的动作,既体现了对自然的敏感,也流露出一丝羞涩与谨慎。“绮窗内,绣床畔”,转而描写室内景象,绮丽的窗户,精美的绣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雅致的生活空间。
“念此时眉际,未有愁侵”,表达了女子此刻虽身处美好的环境中,但心中并未生起愁绪,或许是因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只想苏台月晓,香径春深”,思绪飘向远方,想象着苏台月下的静谧与春日里香气弥漫的小径,展现了女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自与大夫别后,可曾重捧旧时心”,与某位大夫分别后,是否还能找回当初的心意,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怀念。“多应向、水晶帘下,几度停针”,想象着在水晶帘下,女子数次停下手中的针线,或许是在思考,或许是在等待,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期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画面的美丽与生动,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昔迎戎师至,兵骄马亦疲。
三吴望风附,弓矢弃不持。
刘生总戎客,船插使清旗。
泊船秀水上,奔竞人恐迟。
刘生不肯仕,心识发且披。
剃发令朝下,相顾为发悲。
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
争言舟楫利,长技不得施!
刘生奔武水,父子就诛夷。
陈梧钱唐至,旋登嘉禾陴。
颇闻黄镇南,驻舟太湖湄。
楼船号万艘,胜兵焉可知!
吴兴馈军粮,昼夜相追随。
壮士争激烈,富室愿蠲赀。
姑苏城门外,匹马不敢窥。
可怜陆太学,破产供军炊。
七月入姑苏,搏战还同嬉。
此辈本乌合,一溃岂复知。
赖有吴职方,稍能出计奇。
伏甲吴江岸,所忌惟在兹。
诸将无斗志,同舟自相疑。
日费千黄金,空养摇橹儿。
嘉禾一夜破,嵩江累卵危。
乞师镇南垒,摇手不可为!
如何十万兵,曾无一矢遗!
括饷既以饱,海口潜奔驰。
海口窄不出,铁骑追及之。
可怜熊虎姿,尽为鱼腹尸!
三吴遍焚戮,试问戎首谁?
《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清·钱澄之】昔迎戎师至,兵骄马亦疲。三吴望风附,弓矢弃不持。刘生总戎客,船插使清旗。泊船秀水上,奔竞人恐迟。刘生不肯仕,心识发且披。剃发令朝下,相顾为发悲。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争言舟楫利,长技不得施!刘生奔武水,父子就诛夷。陈梧钱唐至,旋登嘉禾陴。颇闻黄镇南,驻舟太湖湄。楼船号万艘,胜兵焉可知!吴兴馈军粮,昼夜相追随。壮士争激烈,富室愿蠲赀。姑苏城门外,匹马不敢窥。可怜陆太学,破产供军炊。七月入姑苏,搏战还同嬉。此辈本乌合,一溃岂复知。赖有吴职方,稍能出计奇。伏甲吴江岸,所忌惟在兹。诸将无斗志,同舟自相疑。日费千黄金,空养摇橹儿。嘉禾一夜破,嵩江累卵危。乞师镇南垒,摇手不可为!如何十万兵,曾无一矢遗!括饷既以饱,海口潜奔驰。海口窄不出,铁骑追及之。可怜熊虎姿,尽为鱼腹尸!三吴遍焚戮,试问戎首谁?
https://shici.929r.com/shici/eE8Xc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