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
《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全文
清 / 钱澄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昔迎戎师至,兵骄马亦疲。

三吴望风附,弓矢弃不持。

刘生总戎客,船插使清旗。

泊船秀水上,奔竞人恐迟。

刘生不肯仕,心识发且披。

剃发令朝下,相顾为发悲。

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

争言舟楫利,长技不得施!

刘生奔武水,父子就诛夷。

陈梧钱唐至,旋登嘉禾陴。

颇闻黄镇南,驻舟太湖湄。

楼船号万艘,胜兵焉可知!

吴兴馈军粮,昼夜相追随。

壮士争激烈,富室愿蠲赀。

姑苏城门外,匹马不敢窥。

可怜陆太学,破产供军炊。

七月入姑苏,搏战还同嬉。

此辈本乌合,一溃岂复知。

赖有吴职方,稍能出计奇。

伏甲吴江岸,所忌惟在兹。

诸将无斗志,同舟自相疑。

日费千黄金,空养摇橹儿。

嘉禾一夜破,嵩江累卵危。

乞师镇南垒,摇手不可为!

如何十万兵,曾无一矢遗!

括饷既以饱,海口潜奔驰。

海口窄不出,铁骑追及之。

可怜熊虎姿,尽为鱼腹尸!

三吴遍焚戮,试问戎首谁?

(0)
鉴赏

这首诗《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由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描绘了三吴地区兵乱的景象与人物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首句“昔迎戎师至”,点明了故事背景,暗示了和平时期的突然动荡。接着,“兵骄马亦疲”描绘了军队在长期征战后的疲惫状态,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冲突。三吴地区的民众望风而附,放弃了武器,显示出局势的混乱与人民的无奈。

刘生作为一位将领,其形象鲜明,既有军事才能(“总戎客”、“插使清旗”),也体现了对权力的淡泊(“不肯仕”、“心识发且披”)。剃发事件反映了社会变革与个人选择的冲突,而三吴地区的起义则展现了民众对现状的反抗。

诗中穿插了对起义原因的探讨(“争言舟楫利,长技不得施”),以及对起义结果的哀叹(“刘生奔武水,父子就诛夷”)。陈梧、钱唐等地的行动,以及黄镇南的驻军,展示了不同势力间的互动与对抗。

吴兴的军粮供应、壮士的激烈抵抗、富室的自愿捐资,以及姑苏城外的紧张气氛,共同构建了一幅战争与社会生活的复杂画卷。陆太学的破产与陆地上的搏战,象征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最后,诗中提到吴职方的策略、吴江岸的伏兵、诸将的疑虑与浪费,以及嘉禾的失守、海口的危机,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常。对十万大军的讽刺,以及对熊虎之姿化为鱼腹尸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场面,更深入探讨了人性、社会结构与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钱澄之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金钱花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0)

送温初下第

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

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

欲识丈夫志,心藏孤岳云。

长安风尘别,咫尺不见君。

(0)

登泽州城北楼宴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0)

除夜有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0)

斗鸡

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仙游终一閟,女乐久无香。

寂寞骊山道,清秋草木黄。

(0)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

主人送客何所作,行酒赋诗殊未央。

衰老应为难离别,贤声此去有辉光。

预传籍籍新京尹,青史无劳数赵张。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