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是何年踞,名存迹已亡。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池暗生寒气,台空旁夕阳。
更无人吊古,来祇为春茫。
虎是何年踞,名存迹已亡。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池暗生寒气,台空旁夕阳。
更无人吊古,来祇为春茫。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荒废的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开篇“虎是何年踞,名存迹已亡”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虎山虽有名,但其过去的辉煌业已不在,仅剩下名字和遗迹,给人以深深的历史感。
接着,“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两句,描绘了一座古塔从树林中露出来,背景是被山环抱的寺庙,这里通过“出”和“藏”的动静对比,表现了时间流逝与空间的交错。
“池暗生寒气,台空旁夕阳”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景象。池水在不见光线的情况下散发出冷气,而平台上只有晚霞的映照,这种对比强烈地衬托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荒废。
最后,“更无人吊古,来祇为春茫”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没有人再去怀念过往的辉煌,只有春天的风景依旧,这种自然界的不变与历史的变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荒废寺庙及其周遭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物是人非的哲理。
多情不在分明,绣窗日日花阴午。
依依云絮,溶溶香雪,觑他寻路。
一滴东风,怎生消得,翠苞红栩。
被疏钟敲断,流莺唤起,但长记、弓弯舞。
定是相思入骨,到如今、月痕同醉。
教人枉了,若还真个,匆匆如此。
全未惺松,缬纹生眼,胡床犹据。
算从前、总是无凭,待说与、如何寄。
古寺隐山腹,苍苔行地衣。
岑寂少人迹,路才一线微。
问谁促公行,一句山谷诗。
閒来就汤沐,聊叩幽人扉。
相投一杯水,气味如曹溪。
兴尽即云返,重到还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