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滩》
《听滩》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汹涌孰来仍孰往,噌镗相应复相挑。

后先欲挟千山动,近远齐归万水嚣。

从石谐音如击拊,因风鼓浪亦吟飘。

祇兹浩浩非无意,独与幽人破寂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听滩的独特景象和感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哲理思考。

首联“汹涌孰来仍孰往,噌镗相应复相挑”,以“汹涌”开篇,描绘了江水的澎湃与动荡,接着以“噌镗”之声,形象地展现了水流撞击石头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水与石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这里的“孰来仍孰往”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更迭,而“相应复相挑”则表现了自然界中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共生。

颔联“后先欲挟千山动,近远齐归万水嚣”,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动态的自然景观。前一句“后先欲挟千山动”描绘了江水似乎要带动群山一起摇动的壮阔场景,体现了水的力量与气势;后一句“近远齐归万水嚣”则展示了无论近处还是远处,无数水流汇聚一堂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界的统一与连贯性。

颈联“从石谐音如击拊,因风鼓浪亦吟飘”,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类的活动联系起来,通过“击拊”和“吟飘”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水声与风声交织成曲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谐,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共鸣与融合。

尾联“祇兹浩浩非无意,独与幽人破寂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通过“浩浩”二字,再次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与深邃,而“非无意”则暗示了自然界的每一幕都蕴含着深意。最后,“独与幽人破寂寥”则点明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意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听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力量的交织,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的联系与对话,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赞灵源和尚二首·其二

灵灵在源,昭昭而默。不汝不谁,奔南走北。

同佛同魔,佛魔自或。衲子之祸,偏见之贼。

跛跛挈挈兮我师无师,浑浑仑仑兮人识不识。

前三十年,拶破一拳。直至如今,虚空偪塞。

(0)

赞灵源和尚二首·其一

拳下翻身,竿头进步。万派同归,灵源独露。

瓦砾光辉,风云流布。千眼那知,群心自度。

(0)

日面佛月面佛

日面佛,月面佛,大海波翻,须弥突兀。

磕破脑门,额头汗出。

明眼衲僧未辨明,抬头好看冲天鹘。

(0)

高宗皇帝挽词·其二

往在艰难际,乾坤震扰中。

京华原有主,赵魏剪为戎。

整顿须神武,扶持立隽功。

配天还祀夏,真与少康同。

(0)

从琏长老借书

折轴南来书五车,韦编贝叶映窗纱。

老禅不用钻故纸,借与书生遮眼花。

(0)

同师川至李氏涵虚阁

阑暑追凉得佳处,笋舆乘兴入蒿蓬。

乍停西岭三秋雨,得借东湖一曲风。

江上帆樯来雉堞,波间荷芰没凫翁。

后车孺子贤孙在,吊古徘徊返照红。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