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春雪见梅花,渌涨沟流浸草芽。
纵著峭寒虽较冷,不禁暄日便争华。
游蜂未放迷深树,回雁初归泊浅沙。
步转横桥已孤绝,奈吹香处隔邻家。
一山春雪见梅花,渌涨沟流浸草芽。
纵著峭寒虽较冷,不禁暄日便争华。
游蜂未放迷深树,回雁初归泊浅沙。
步转横桥已孤绝,奈吹香处隔邻家。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山中积雪与梅花相映成趣的景象。首句“一山春雪见梅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末春初的山景图,雪白的山峰上点缀着红艳的梅花,色彩对比鲜明,富有生机。接着,“渌涨沟流浸草芽”一句,通过流水和新生的草芽,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复苏。
“纵著峭寒虽较冷,不禁暄日便争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下,梅花依然傲然绽放的坚韧之美;另一方面,也预示了随着温暖阳光的到来,万物将更加生机勃勃,展现出不同的美丽。
“游蜂未放迷深树,回雁初归泊浅沙”则通过蜜蜂的忙碌和大雁的归来,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蜜蜂在深树间穿梭,寻找花蜜,而大雁则在浅沙边停歇,准备继续迁徙或开始新的生活。
最后,“步转横桥已孤绝,奈吹香处隔邻家”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的行踪,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深深陶醉。横桥之上,诗人似乎已经与世隔绝,沉浸在春天的气息之中,而远处邻居家传来的花香,更增添了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