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开口话伊周,壮志空存老未酬。
吾道尊非因及第,人师贵岂让封侯。
于今绛帐稀黄发,自古青毡重白头。
边地莫嫌官署冷,饱餐苜蓿又何求。
少年开口话伊周,壮志空存老未酬。
吾道尊非因及第,人师贵岂让封侯。
于今绛帐稀黄发,自古青毡重白头。
边地莫嫌官署冷,饱餐苜蓿又何求。
这首清代张克嶷的《送友人之广文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慨。首句“少年开口话伊周”,以伊尹和周公的才智为榜样,赞扬友人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志向。然而,“壮志空存老未酬”暗示了友人可能壮年时未能实现理想,流露出一丝惋惜。
“吾道尊非因及第,人师贵岂让封侯”两句,强调了道德学问的崇高价值,认为真正的尊贵不在于科举及第或封侯显赫,而是人格与学识的修养。诗人鼓励友人以教育为业,视教师为崇高的职业,即使不能追求世俗的功名。
“于今绛帐稀黄发,自古青毡重白头”描绘了学府中老年学者的景象,暗示友人将面临的是一个知识渊博但年龄偏大的环境,但他应珍视这样的机会,因为经验和智慧往往比年轻更重要。
最后一句“边地莫嫌官署冷,饱餐苜蓿又何求”,以边地的艰苦环境作比,劝诫友人不要过于在意物质条件,只要有充实的工作和精神满足,即使是简朴的生活也无需过多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激励和对人生价值观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学问的尊重。
每上襄阳楼,遥望龙山树。
郁茀吐冈岭,微蒙在烟雾。
下车岁已成,饰马闲馀步。
苦霜裛野草,爱日扬江煦。
云对石上塔,风吹松下路。
禅室宴三空,神祠同六趣。
儿童共戏谑,猿鸟相惊顾。
南识桓公台,北望先贤墓。
世上人何在,时闻心不住。
但传无尽灯,可使有情悟。
东溪泉一眼,归卧惬高疏。
决水金沙静,梯云石壁虚。
细吟搔短发,深话笑长裾。
莫道遗名品,尝闻入洛初。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