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忽出门,欲留聊植杖。
云开飞来峰,岿然眉睫上。
气势欲翔舞,秀色无千嶂。
万物皆我造,何从有来往。
大千等毫末,古今归俯仰。
心知目所见,皆即自幻妄。
如窥镜中容,容岂他人像。
颇怪胡阿师,乃作去来想。
此意果是非,一笑声辄放。
且复临冷泉,举手弄清涨。
意行忽出门,欲留聊植杖。
云开飞来峰,岿然眉睫上。
气势欲翔舞,秀色无千嶂。
万物皆我造,何从有来往。
大千等毫末,古今归俯仰。
心知目所见,皆即自幻妄。
如窥镜中容,容岂他人像。
颇怪胡阿师,乃作去来想。
此意果是非,一笑声辄放。
且复临冷泉,举手弄清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飞来峰》。诗人在漫步时偶然出门,心中浮现出一种自由自在、随性而行的意象,于是停下脚步,插下手中的拐杖,静静地欣赏眼前的景色。
诗中描绘了云雾散开后,飞来峰巍峨挺立,仿佛就在眼前,其气势磅礴,秀美绝伦,似乎能飞翔起舞,不需千山万水的阻隔。万物在诗人眼中都是自我创造的产物,没有固定的来去方向,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接着,诗人以大千世界与毫末之微相对比,指出古今之事皆可俯仰之间完成,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他意识到,自己所见的一切,不过是心中的幻象,如同镜子中的容貌,并非真实的他人形象。诗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好奇,甚至有些惊讶,但最终以一笑释怀,展现出豁达的心境。
最后,诗人邀请自己来到冷泉边,轻轻举起手,玩弄着清澈的泉水,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也暗示了他在心灵深处与自然界的深刻连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超脱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