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黄庭倦倚楼,乱云挟雨过湖头。
年来无复登临思,闲撚黄花送暮秋。
读罢黄庭倦倚楼,乱云挟雨过湖头。
年来无复登临思,闲撚黄花送暮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在黄昏时分登上一座楼台,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淡远的情怀。开篇“读罢黄庭倦倚楼”即设定了一个静谧的意境,黄庭可指《黄庭内外景》之类道家修炼之书,或许只是诗人构想中的一个超凡脱俗之所。这里“读罢”二字,表明诗人刚从沉思中解脱出来,他的心情已经随着黄昏的光线而变得悠远和倦怠。
接下来的“乱云挟雨过湖头”,则描绘了一幅动荡的自然景观。湖水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澜壮阔,而天空中的乌云正随着季节的变换,携带着即将倾盆而下的雨水,整个场景充满了变化莫测之感。
“年来无复登临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无法重现的哀愁。这里的“年来”暗示时间的流逝,而“无复”则意味着那些美好的往事已经一去不复返,留给诗人的只有淡淡的怀念。
最后,“闲撚黄花送暮秋”,更深化了这种感伤的情绪。黄昏时分,诗人在楼上轻拈着已然枯萎的黄花,这些黄花不仅是自然界中生命轮回的一部分,也象征着岁月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淡漠。在这个静谧而又略显凄清的场景里,诗人似乎在用这些黄花来送别了即将过去的秋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伤感的情怀。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内敛,充分体现了宋代词人在抒发个人情感时那份深沉而不露声色的艺术风格。
宴处重寻旧,淹留怪此身。
是非方背俗,趋向且依仁。
讲论青瑶重,文章白日新。
材谋强训练,机务默经纶。
抱策期宁汉,潜辉岂避秦。
幽扉重藓迹,永巷绝车辚。
奥域争先到,夷途约荐臻。
方从三友益,肯顾一瓢贫。
学以充吾志,思期惠尔民。
如何迷要路,未得泛通津。
虽谓神龙屈,宁惭尺蠖伸。
庙堂方致理,岩穴肯遗人。
自顾蓬蒿迹,终非草莽臣。
伫期携素业,相与奉严宸。
执己清成雪,谋邦锐应斤。
力求三代治,追复在昌辰。
不到狼山已十春,旧题犹覆碧纱尘。
重来风物皆依旧,嬴得衰残老病身。
怜君尽室泛安流,职重官新未白头。
楚老欢迎归旧里,春风留恋过扬州。
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
宗党故人乡外少,勤勤书札缓离愁。
杂蕊映南庭,庭中光景媚。
可怜枝上花,早得春风意。
春风复有情,拂幔且开楹。
开楹开碧烟,拂幔拂垂莲。
偏使红花散,飘飏落眼前。
眼前多无况,参差郁可望。
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香烟出窗里,落日斜阶上。
日影去迟迟,节华咸在兹。
桃花红若点,柳叶乱如丝。
丝条转暮光,影落暮阴长。
春燕双双舞,春心处处扬。
酒满心聊足,萱枝愁不忘。
洛阳十二门,楼阙似西昆。
暧暧罘罳下,相望隔画垣。
画垣向阿阁,栖凤复栖鸳。
五曹均趋奏,六尚等便烦。
朝炉何馥馥,夜锦有馀温。
日中驱上驷,骧首遍京苑。
晨趋魏公子,夕宿韩王孙。
夙昔今何在,生平弃不论。
譬如菤葹草,心谢叶空存。
谁复三承睫,独念九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