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清溪一道穿桃李”这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这里的“清溪”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连接着周围景物的生命线,将“桃李”等花卉串联起来,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下来的“演漾绿蒲涵白芷”,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诗人通过对水中植物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溪流的清澈,更让读者感受到这里生物的繁盛和自然生态的完好无损。
在“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这两句中,诗人温馨地刻画了溪边的居民生活。这里的人家不多,但每一户都被美丽的自然环境所包围。落花随着溪水漂流,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也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
“蹴鞠屡过飞鸟上,鞦韆竞出垂杨里”则描绘了孩子们在自然中嬉戏的情形。他们的玩耍与飞鸟、垂杨相伴,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童真和纯净生活的赞美。
最后,“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岁月中自由漫步的向往。这里“少年”不仅指年龄上的青年,更是心灵上的年轻与活力。“分日作遨游”,意味着将每一天都变成一次探索和享受自然美景的机会。而“清明”、“上巳”则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强调了这一天的特殊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田园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它以平和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宁静美好的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那种与大自然亲近的心灵满足。
少小诵《诗》、《书》,开卷动龃龉。
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圉。
竟如置重译,象胥通蛮语。
父师递流转,惯习忘其故。
我生千载后,语音杂伧楚。
今日六经在,笔削出邹鲁。
欲读古人书,须识古语古。
唐宋诸大儒,纷纷作笺注。
每将后人心,探索到三五。
性天古所无,器物目未睹。
妄言足欺人,数典既忘祖。
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
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