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感·其一》
《杂感·其一》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古风

少小诵《诗》、《书》,开卷动龃龉。

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圉。

竟如置重译,象胥通蛮语。

父师递流转,惯习忘其故。

我生千载后,语音杂伧楚。

今日六经在,笔削出邹鲁。

欲读古人书,须识古语古。

唐宋诸大儒,纷纷作笺注。

每将后人心,探索到三五。

性天古所无,器物目未睹。

妄言足欺人,数典既忘祖。

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

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

(0)
鉴赏

此诗《杂感(其一)》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语言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少小诵《诗》、《书》,开卷动龃龉”表达了诗人年幼时学习古文经典,初接触时感到困惑不解。接着,“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圉。竟如置重译,象胥通蛮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仿佛是两个隔绝的世界,需要通过翻译来沟通。诗人感叹于这种语言的断层,以及传统教育中对语言变迁的忽视。

“父师递流转,惯习忘其故。我生千载后,语音杂伧楚。”指出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传承往往导致学生对语言的原始状态遗忘,而自己生活在千年之后,方言混杂,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诗人对语言传承和变化的关注。

“今日六经在,笔削出邹鲁。欲读古人书,须识古语古。”强调了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需要认识古代的语言特点,以准确解读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唐宋诸大儒,纷纷作笺注。每将后人心,探索到三五。”赞扬了唐宋时期的大儒们为解释古代文献所做的努力,他们试图理解后人心中的想法,并将其追溯到古代的原意。

“性天古所无,器物目未睹。妄言足欺人,数典既忘祖。”批评了后世学者在解释古代文献时可能产生的误解,因为缺乏对古代社会背景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解读。

“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引用了《庄子》中的故事,比喻不同地域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反映了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总结了在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由于路径的多样性可能导致的混乱和错误,强调了正确理解古代文献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传统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反思,展现了黄遵宪对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过卢斜屯

驿路春风暖,沙堤柳眼青。

云联山不断,泉溜石无声。

雾气沾吟袖,莺花杂去旌。

一鞭催瘦马,翘首望神京。

(0)

淮安阻雨宿星子坝夜怀空人

万里淮安客,孤舟强作诗。

夜深霜露冷,天近斗星移。

细酒甜如蜜,黄河浊似泥。

梅花深处里,应是梦交时。

(0)

田园乐词四首·其三

柴门锡杖伊微,黄花宿露沾衣。

钓水采山何处,荒村夜月人归。

(0)

把酒对秋山

世人共卤莽,谁将一日閒。

予怀浑脱略,把酒对秋山。

(0)

予园夏日四首·其四

芳草连日色,古木多清风。

挂衣丛薜上,时卧青萝中。

(0)

春园屋壁八首·其一

独有青山思,不随芳草移。

今日东风至,花开仍故枝。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