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连日色,古木多清风。
挂衣丛薜上,时卧青萝中。
芳草连日色,古木多清风。
挂衣丛薜上,时卧青萝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夏日园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自然之美的画面。
“芳草连日色”,开篇即以“芳草”与“日色”相映成趣,不仅展现了夏日阳光下绿草如茵的生机勃勃,更赋予了景物以动态之美,仿佛能感受到阳光透过草尖洒下的温暖与活力。“连”字巧妙地将“芳草”与“日色”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氛围。
“古木多清风”,紧接着描绘了园中古木参天,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凉。这里的“清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清新脱俗之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古木与清风的结合,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生命力和意境美。
“挂衣丛薜上,时卧青萝中。”最后两句则通过日常生活化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诗人想象自己在丛生的薜荔(一种藤本植物)之上挂衣,偶尔在青萝(另一种藤本植物)的掩映下小憩。这种生活场景既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又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园林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创造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意味的艺术世界。它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懒浴新凉睡早。
雪靥酒红微笑。
倚楼起把绣针小。
月冷波光梦觉。
怕闻井叶西风到。
恨多少。
粉河不语堕秋晓。
云雨人间未了。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
正锦温琼腻。
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
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
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
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
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
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
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春乍霁。
清涟画舫融泄。
螺云万叠暗凝愁,黛蛾照水。
漫将西子比西湖,溪边人更多丽。
步危径、攀艳蕊。
掬霞到手红碎。
青蛇细折小回廊,去天半咫。
画阑日暮起东风,棋声吹下人世。
海棠藉雨半绣地。
正残寒、初御罗绮。
除酒销春何计。
向沙头更续,残阳一醉。
双玉杯和流花洗。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
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
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
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
泛碧蚁。
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
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
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舞影灯前,箫声酒外,独鹤华表重归。
旧雨残云仍在,门巷都非。
愁结春情迷醉眼,老怜秋鬓倚蛾眉。
难忘处,犹恨绣笼,无端误放莺飞。
当时。
征路远,欢事差,十年轻负心期。
楚梦秦楼相遇,共叹相违。
泪香沾湿孤山雨,瘦腰折损六桥丝。
何时向,窗下翦残红烛,夜杪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