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不忍池晚游诗·其十五》
《不忍池晚游诗·其十五》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将西子笑东施。

即今隔海同明月,我亦高吟《三笠辞》。

(0)
鉴赏

这首诗由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所作,名为《不忍池晚游诗(其十五)》,虽未直接引用,但其内容与风格与题目相符。黄遵宪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融,体现了他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融合的思考。

“山色湖光一例奇”,开篇便以壮丽的山水画卷为背景,赞美了自然景观的绝妙之美。这里的“一例奇”不仅指出了山与水的和谐统一,更蕴含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莫将西子笑东施”,借用古代美女西施与东施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美的不同解读和欣赏角度。这里“西子”代表了传统的审美标准,“东施”则象征着不被主流认可的美。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倡导了一种超越传统审美的观点,鼓励人们从多元的角度去欣赏美,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标准。

“即今隔海同明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时空的距离与共通的情感联系起来。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能共享同一轮明月,象征着人类共同的情感纽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超越地域和时间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深刻洞察。

“我亦高吟《三笠辞》”,结尾处诗人自比,表示自己也愿意像古人一样,以诗歌来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三笠辞》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诗人的作品,这里借以表达对传统文学的敬仰和对自身创作的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美的多元解读、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以及对传统文学的致敬,展现了黄遵宪对自然、人生、文化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作为一位时代先驱者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挽曹叔献

野草何青青,野花亦莙莙。

王园翳烟树,东风开泉扃。

灵辰倏祥练,祖载何因循。

半生安陋巷,箪瓢澹无营。

天命有穷达,书生多苦辛。

北邙同一路,玄庐等枯荣。

我本里中子,升堂托微姻。

每怀杯渡语,惟士有常心。

几杖虽疏阔,眷眷敬爱深。

故家乔木瘁,不复典刑存。

流水桃花窅,飘零薤露音。

幽宫一以閟,清泪洒芳春。

(0)

宗夫人挽章

勋烈高忠简,夫人衍庆源。

春风南涧藻,秋雨北堂萱。

鸾鉴伤孤影,芝庭茂两孙。

清霜凝素仗,璀璨满西原。

(0)

题花光梅十首·其十实相圆常

青青叶底未堪尝,已作商家鼎鼐香。

四月江南烟雨阔,安心且待那时黄。

(0)

咏扬州后土祠琼花

爱奇造物剪琼瑰,为镇灵祠特地栽。

事纪扬州千古胜,名传天下万花魁。

何人斫却依然在,是处移将不肯开。

谩说八仙模样似,八仙那得有香来。

(0)

泛兰舟.谯天授画像

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岩。

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

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松霜杉露毵毵。

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

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

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乾坤云海风帆。

(0)

红窗怨·其二即事

帘不卷。人难见。缥缈歌声,暗随香转。

记与三五少年,在杭州、曾听得几遍。

唱到生绡白团扇。晚凉初、桐阴满院。

待要图入丹青,奈无缘识如花面。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