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到访佛寺的盛况。开篇“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两句,既点明了地点是在僧侣讲解佛经之所,也反映出官员在此地刻字留念的情形,显示了一种文化与宗教交流的氛围。接下来的“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则透露出古老建筑仍存,历代皇帝也曾到此处寻访圣贤遗迹。
中间部分“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表达了皇帝停留在此,怀念古人,同时又展望着整个国家的宏伟景象。紧接着,“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则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示出寺庙所处的地理环境。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一句,通过皇帝亲手执笔和举杯敬酒的动作,展现了君臣之间的礼节与交流。最后,“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美好祝愿,以及希望这种和谐安宁的状态能够永续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人物动作及心情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崇敬与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皇权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审美追求。
岁稔谷价卑,家家有新酿。
诸邻皆屡醉,吾舍只空盎。
封书乞馀米,故旧不我相。
淹旬乃分酬,如惫始赐杖。
搔然且湛炽,督迫薪火旺。
衰迟念杯觞,伺立久肮脏。
夜闻觱沸韵,侧枕屡欣畅。
朝来见浮蛆,喜气愈豪壮。
槽端乍流沥,指面已淫漾。
肴蔬故稀荒,被服稍质当。
无宾与酬酢,引满自东向。
须臾就醺酣,岂藉红粉唱。
人生但能醉,此外何足望。
忧勤欲奚为,一誉抵千谤。
瓶罂幸未竭,吾盏且频康。
回思冷醒时,愁寂可惩创。
隔墙闻酨气,涎活复嗟怅。
非无毕公心,坚壁讵窥傍。
如今粗沾给,后得戒初丧。
太息富贵间,平生易遗忘。
去秋今夕舣归船,雨湿湓江叹隔年。
幸此一轮开霁魄,却嗟千里共秋天。
更为来岁悠悠约,安得清光夜夜圆。
孤馆悄然谁晤语,满庭寒露湿苍烟。
汉家天马来宛西,天子爱之藏贰师。
甘泉贵人宠第一,昆弟封侯真谓宜。
军书插羽庙选将,一朝百万皆熊罴。
大射卢山亦快意,死人乱麻非所悲。
论功庙堂谁与敌,外厩皆是麒麟儿。
白茅金印结紫绶,老将流落多瑕疵。
天生富贵实有命,宁复忆君贫贱时。
势高累愚计虑远,大志落落嗟徒为。
渭桥祖道一语泄,身衅边鼓家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