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侵篙一尺浑,败蒲衰柳乱填门。
梦闻断角送馀向,起看新潮到旧痕。
处处鱼盐成市井,家家罾笱长儿孙。
更传下诏宽民力,斗米三钱何足论。
雨后侵篙一尺浑,败蒲衰柳乱填门。
梦闻断角送馀向,起看新潮到旧痕。
处处鱼盐成市井,家家罾笱长儿孙。
更传下诏宽民力,斗米三钱何足论。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江面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市井生活变化,展现了宋代社会的民生风貌。诗人张扩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首联“雨后侵篙一尺浑,败蒲衰柳乱填门”,开篇即以雨后江水上涨、淹没船篙、冲刷岸边败落的蒲草和衰弱的柳树为场景,营造出一种自然环境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力量的威严。
颔联“梦闻断角送馀向,起看新潮到旧痕”,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描绘了角声在梦中的回响,预示着某种变迁或结束,而醒来后看到的是新潮涌至,与旧时痕迹相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颈联“处处鱼盐成市井,家家罾笱长儿孙”,进一步展示了江边市镇的繁荣景象,鱼盐成为交易的主角,罾笱(捕鱼工具)不仅体现了渔民的生计,也寓意着家庭的繁衍与传承,展现出社会经济活动的活力和生活的富足。
尾联“更传下诏宽民力,斗米三钱何足论”,则以朝廷的仁政举措作为收束,表达了对统治者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的赞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江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精神,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身如瘦鹤已伶俜,一卧兼旬更有零。
朝客偶知亲送药,野僧相保密持经。
力微尚觉衣裳重,才退难徼笔砚灵。
惟有爱花心未已,遍分黄菊插空瓶。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庭下黄花一醉同,重来雪巘已穹窿。
不应屡费讥安石,但使无多酌次公。
钟乳金钗人似玉,鹍弦铁拨坐生风。
少卿尚有车茵在,颇觉宽容胜弱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