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
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彷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
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
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彷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
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华山的景象和感受。"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一句,通过对马车启动和鸾鸟鸣叫的描写,设置了一种离开都城前往洛水流域的壮阔氛围。"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则具体指出了行走的路线是经过华山,并且在那里稍作停留,表现了诗人对这座伟大山脉的敬畏之心。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中,翠崿即华山的别称,其阴影与悬挂的岩石及暮色中的薄雾交织在一起,描绘出华山雄伟秀丽的自然景观。"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一句,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华山四周峭拔如墙壁,更通过“五位”和“金天”的对应,隐喻着帝王之尊贵与山岳之神圣。
"彷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中,“高掌”指的是山峰的顶端,而“子先”则是古代对父母或祖先的敬称,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尊崇之意。最后,“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次经历铭记在心,并且通过“灵仙”这一神秘词汇,赋予华山以超凡脱俗之美。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华岳的壮丽景色,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