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奴初学语,丹子已能行。
问叔今何处,嗔爷太懒生。
会令主门户,岂复意功名。
坐对江湖晚,横塘舟自横。
台奴初学语,丹子已能行。
问叔今何处,嗔爷太懒生。
会令主门户,岂复意功名。
坐对江湖晚,横塘舟自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略带童趣的家庭场景。前两句“台奴初学语,丹子已能行”以孩童的成长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现了小儿女初学说话和开始行走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喜悦与生机。接着,“问叔今何处,嗔爷太懒生”则通过孩子们的天真提问和小脾气,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和日常互动,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后两句“会令主门户,岂复意功名”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这里暗示了孩子们虽年幼,但已展现出对未来的责任感,预示着他们将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子女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注重内心世界的培养和成长的期望。
最后,“坐对江湖晚,横塘舟自横”以自然景象结尾,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这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人生的哲理——在忙碌与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孩子的成长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帝城三五。灯光花市盈路。天街游处。
此时方信,凤阙都民,奢华豪富。纱笼才过处。
喝道转身,一壁小来且住。
见许多、才子艳质,携手并肩低语。
东来西往谁家女。买玉梅争戴,缓步香风度。
北观南顾。见画烛影里,神仙无数。
引人魂似醉,不如趁早,步月归去。
这一双情眼,怎生禁得,许多胡觑。
柯亭之椽不复得,蕲州黄竹今尚存。
苍崖翠壁产脩干,千顷萧索烟云昏。
羌人眼力发天巧,长笛裁成凤膺饱。
老龙馀响出空星,欲喷炎天作秋晓。
西湖夜寂凉风生,山头一钩新月明。
商声悽悲羽声壮,行子忽忽难为情。
时无绿珠清音激皓齿,野王临风三弄亦已矣。
唯有愁端无古今,举刀不断东流水。
深闺兰灯照空床,笛声不如离恨长。
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万事浮云过寥廓,且醉杯中琥珀薄。
君不见玉管横吹黄鹤楼,江城五月梅花落。
无营无欲自如如,寂静空斋昼寝馀。
渴饮三杯市沽酒,闲看一卷道家书。
奔趋势利心元薄,接奉交朋老渐疏。
终指嵩峰待归去,白云深处卜岩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