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学画如学仙,老兔夜浴箕筲泉。
直欲移山超北海,不劳鍊石补青天。
黄公学画如学仙,老兔夜浴箕筲泉。
直欲移山超北海,不劳鍊石补青天。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黄子久的画家,其学画如同修仙,追求超越常人的境界。诗人以“老兔夜浴箕筲泉”这一奇特的比喻,展现了黄子久在夜晚于箕筲之泉中沐浴,仿佛在汲取艺术与自然的精髓,其对绘画的执着与追求如同修炼仙术一般深邃而神秘。
接着,“直欲移山超北海”,进一步展现了黄子久在艺术上的雄心壮志,他渴望通过自己的画笔,将山川移至海的彼岸,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壮丽景象。这种对艺术境界的追求,不仅限于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想象力的无限扩展。
最后,“不劳鍊石补青天”,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黄子久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意即,他的画作已经达到了一种无需借助外力(如补天的鍊石)就能超越自然界的境界,他的作品本身就是对天地之美的一种完美诠释,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整首诗通过对黄子久画艺的赞美,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艺术创新与超越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家个人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评价。
溪山有佳月,可以永今夕。
惊心总悠悠,过眼纷籍籍。
何为秋向深,甚是老已逼。
长谣陶一觞,怀抱所共席。
披衣步良夜,奈此佳月何。
太虚澹以阔,青景转觉多。
风微泛家山,露湛明庭树。
乌鹊无停栖,稀星片云度。
光冷秋气肃,感时唯自惊。
徘徊亦已久,不知更漏深。
嫦娥在高高,传闻殊恍惚。
双鹤快飞来,驾我探月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