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指金针课女功,鸳鸯屏暗蜡灯红。
窗纱扑簌通宵响,满树桃花一夜风。
玉指金针课女功,鸳鸯屏暗蜡灯红。
窗纱扑簌通宵响,满树桃花一夜风。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女子在绣房中刺绣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生活气息和淡淡的哀愁。
首句“玉指金针课女功”,以“玉指”形容女子纤细的手指,以“金针”象征绣花工具,巧妙地将女子的优雅与技艺结合,展现出她刺绣时的专注与娴熟。同时,“课女功”一词,既体现了女子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也暗示了她们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次句“鸳鸯屏暗蜡灯红”,通过“鸳鸯屏”和“蜡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鸳鸯屏上可能绘有鸳鸯图案,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和谐;而“暗”字则暗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红”色的蜡烛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一丝温暖与浪漫。
第三句“窗纱扑簌通宵响”,描绘了夜晚窗外的景象,通过“扑簌”一词生动地表现了风吹动窗纱的声音,仿佛整个夜晚都被这细微的声音所填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意境。
最后一句“满树桃花一夜风”,以“满树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一夜风”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易消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子在绣房中刺绣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活、爱情和时间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谓人无念谁则然,亦于念中观其与。
诗禅两忘我未能,梵室矧可蠲烦暑。
时因移石动云根,笑伊面壁安心所。
披襟爱此向虚明,拂拂凉飔发幽楚。
不必根尘参色身,还将形迹泯吾汝。
来青轩里晤青崖,试问将来青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