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汉宫春·其一乙未正月和李汉老韵,简严子文》
《汉宫春·其一乙未正月和李汉老韵,简严子文》全文
宋 / 丘崇   形式: 词  词牌: 汉宫春

横笛吹梅,记南楼夜月,疏蕊纤枝。

香尘软红自暖,不怕寒欺。

人归梦悄,怅凭阑、密约深期。

身渐老,风流纵在,逢花那似当时。

东阁占春宜早,甚开迟也似,雪屋疏篱。

须公彩毫度曲,锦帐题诗。

多应见我,怪尊前、华发其谁。

烦道与,巡檐共笑,元是旧日相知。

(0)
注释
横笛:古代的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南楼:南方的高楼,可能指代某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疏蕊纤枝:稀疏的花朵和细长的树枝。
香尘:形容香气如尘埃般轻盈。
巡檐:绕着屋檐走动。
翻译
横笛吹奏着梅花的旋律,忆起南楼那明亮的夜晚,稀疏的花朵和细长的枝条。
香气如柔软的红尘,温暖自身,不畏惧寒冷的侵袭。
人已归去,梦境悄然,遗憾的是倚着栏杆,那些深深的约定和期待都已成空。
随着年岁的增长,尽管风流依旧,但面对花朵,已不如当年的心情。
春天应在东阁早早绽放,为何却像雪屋和稀疏篱笆般迟迟不开。
希望你能用彩色的毛笔谱写曲子,在华丽的帐幕上题写诗句。
你见到我,可能会惊讶于杯前的白发,那是谁呢?
请告诉我,让我们一同漫步檐下,笑着回忆,原来我们曾是旧日知己。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丘崇的作品,名为《汉宫春》。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横笛吹梅,记南楼夜月,疏蕊纤枝。”这里运用了横笛这一器乐来渲染氛围,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通过横笛吹奏梅花曲,引出对昔日在南楼下赏月的美好记忆。梅花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而“疏蕊纤枝”则细腻地描绘了梅树的形态。

“香尘软红自暖,不怕寒欺。”诗人通过对香气与落花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温馨而又不畏严寒的情感。这里的“香尘软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不怕寒欺”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对美好事物的执著。

“人归梦悄,怅凭阑、密约深期。”夜深人静时,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和思念。这里的“怅凭阑”表达了一种站在栏杆上回首过去的愁绪,而“密约深期”则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身渐老,风流纵在,逢花那似当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感到了岁月带来的变迁,但他内心中那种追求生活、享受美好的态度依旧如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和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理念。

“东阁占春宜早,甚开迟也似,雪屋疏篱。”这里通过“东阁占春”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急切盼望新生活、新希望到来的情感。而“雪屋疏篱”则描绘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

“须公彩毫度曲,锦帐题诗。”这两句通过对书画艺术和词赋创作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他在艺术上追求完美的态度。

“多应见我,怪尊前、华发其谁。烦道与,巡檐共笑,元是旧日相知。”最后几句表达了一种对老朋友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头发变白这一现实的描述,感慨地表达了对友情和岁月流逝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词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场美好的时光旅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艺术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丘崇
朝代:宋

泉州晋江人,字次姚。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工诗文,尤精天文象数。尝侍父官惠州,时苏轼谪惠,因从之游。与李邴亦相唱和。官至朝请郎。
猜你喜欢

送李季益龙图

浮游尘世未还元,偶会琳宫两地仙。

行止义明尝得己,修持仁静可忘年。

笑谈客去吴无侣,惠爱人来楚有缘。

公外诗筒当见寄,为乘佳兴益新编。

(0)

过梁口

迢迢一水绕千山,桑柘阴阴聚落宽。

好事莫传江上信,渔樵自不识衣冠。

(0)

池上·其二

群鱼散漫吸新水,好鸟间关啼翠阴。

悠然物我俱自得,一霎南风吹我襟。

(0)

次韵黄仲闵主簿见访游宝云诸寺

吾庐附曾阿,松竹蔚行路。

平生土木躯,羞为折腰具。

蓼虫甘苦涩,虽死那求遇。

黄香诸父贤,倾盖如有素。

相将山水行,所适得佳趣。

观台深且靓,缟壁悬清句。

云巢倚空端,下览宜细顾。

楼台霁雪初,碧瓦尘未涴。

篮舆指颓景,长挹还辞去。

恍如山阴集,俛仰已成故。

重来竟何时,相望碧云暮。

(0)

春日·其二

清溪白石晓磷磷,洗露桃花两岸新。

欲觅刘郎家住处,但闻鸡犬不逢人。

(0)

春日·其一

兰英蕙萼竞芳新,左右吹香暗袭人。

江海久无骚客赋,一枝唯可荐灵均。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