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多杞梓,秀色寒苍苍。
峥嵘具梁栋,信矣扶明堂。
匠石不自遇,徒为时感伤。
凄其岁年晚,风雨卧沧江。
荆南多杞梓,秀色寒苍苍。
峥嵘具梁栋,信矣扶明堂。
匠石不自遇,徒为时感伤。
凄其岁年晚,风雨卧沧江。
这首诗描绘了荆南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尤其是杞梓之木,它们在苍翠的山林中展现出峥嵘的形态,仿佛预示着能够成为支撑大厦的梁柱和栋梁。诗中的“梁栋”象征着对国家或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而“明堂”则比喻为国家的中心或理想之地。然而,诗中也暗含了一种遗憾,即这样的木材虽具备成为栋梁的潜力,却因缺乏合适的工匠发现与利用,而只能默默承受岁月的流逝与风雨的侵蚀。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这种境遇的感慨,似乎是在感叹那些才华横溢但未能得到施展机会的人们。他们或许在生命的晚年,就像被风雨摧残的树木一样,孤独地躺在荒凉的江边,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可能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评,即人才的埋没与社会的不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强秦方虎视,豕羊关外侯。
当时四公子,无忌独有忧。
相从夷门监,解赵使秦羞。
胜也敢言事,徒以豪举收。
春申土木人,文亦鸡狗流。
局蹐四关道,日为三窟谋。
馀子既碌碌,哀哉魏自掊。
信陵亦甘弃,终于酒色休。
淮南王,立小山,八公相见尽童颜。
不愿大藩愿大年,八公右左语丹玄。
语丹玄,指仙经。
天地大文不可明,阴阳百六妒虚清。
紫房彩女色如神,朝朝暮暮倚君身。
倚君身,结君臂。为云为水,从君至西。
日难升,秋难夏,金风飒飒吹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