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衣暂此拥屏星,长笑他时智慧昏。
不以诚心尊孔氏,却将吾道奉祇园。
由来博施能周物,曾是寒生亦叩门。
只恐堂成待公落,镜中黄色尚山根。
朝衣暂此拥屏星,长笑他时智慧昏。
不以诚心尊孔氏,却将吾道奉祇园。
由来博施能周物,曾是寒生亦叩门。
只恐堂成待公落,镜中黄色尚山根。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朝衣暂此拥屏星,长笑他时智慧昏”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朝服比作暂时的荣华,而“屏星”则暗示了短暂的辉煌之后,智慧可能会变得模糊。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智慧易逝的感慨。
接着,“不以诚心尊孔氏,却将吾道奉祇园”两句,诗人反思了自己对待传统与信仰的态度。这里“孔氏”代表儒家思想,“祇园”可能指佛教圣地,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真诚与信仰的重要性,指出不应盲目尊崇外在权威,而应坚守自己的信念。
“由来博施能周物,曾是寒生亦叩门”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广泛施予与自我救赎的理解。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认为广泛地帮助他人是善行,同时,即使在逆境中,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寻求内外的和谐与救赎。
最后,“只恐堂成待公落,镜中黄色尚山根”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对现状的反思。这里的“堂成”可能象征着某种成就或目标的实现,而“公落”可能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诗人担心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内在的本质,就像镜子中的黄色(可能象征着表面的光彩)掩盖了山根(本质)一样。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内在真实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自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智慧的价值、信仰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追求外在成功的同时,不忘记内在的真实与本质。
禅林古有一宿觉,讲席尝闻一遍照。
凡马十驾及骏骨,况子秀颖颜齿少。
星洲岩壑锁烟云,千柱浮空觉王庙。
似闻淬掌作书淫,乍或横肱究心要。
明窗净几学参玄,二涂一得可前料。
香浮牛首礼圆光,呗似鱼山胜长啸。
闻熏大士岂忘言,机锋嘿赞潮音妙。
南州地气真火维,午暑势若遭蒸炊。
风亭水榭不救暍,如何泛役冲炎曦。
四年遵路俱六月,叩门急义非君谁。
小蓬暑行分不免,著书暂卷春秋帷。
借船屡枉逸少字,质钱敢以班史辞。
一麾尚与数人共,西江得水知何时。
况复外事继婴扰,主孟频歌烹伏雌。
天其或者降大任,必先空乏其储赀。
老人索居寓泽国,蛙黾同处时迎医。
麦曲芎藭两未效,政须健论扶衰疲。
君今舍我那遽反,落寞何用伸吾眉。
大恐尺一亟招选,径从儳道趋天墀。
我欲乞襄阳,驱车岘山址。
文吊杜征南,酒酹羊叔子。
披榛访二碑,事辞俱俊伟。
高贤千载后,遗魄犹登此。
一官推不去,事故违愿始。
不如造乾明,山名亦相似。
交流千斛乳,未减汉江水。
遐眺真不恶,悲伤未烛理。
湮没与垂名,趋死皆一轨。
我与同游人,痛饮共择旨。
生前一杯重,恨山无石髓。
预忧名不传,却笑邹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