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初从浑沌分,呀然一窍气氤氲。
山僧惯住鼋鼍窟,野老能穿虎豹群。
行怪帽檐常碍藓,坐惊衣袖忽生云。
几时更借禅床卧,六月松声绝顶闻。
石室初从浑沌分,呀然一窍气氤氲。
山僧惯住鼋鼍窟,野老能穿虎豹群。
行怪帽檐常碍藓,坐惊衣袖忽生云。
几时更借禅床卧,六月松声绝顶闻。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八咏楼与知府权纬联句(其三)游石室寺》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幽深的石室景象。首句"石室初从浑沌分"暗示了石室的古老和来历非凡,仿佛自天地开辟之初就存在。"呀然一窍气氤氲"则形象地描绘了石室内气息缭绕,犹如天地灵气汇聚。
接下来两句"山僧惯住鼋鼍窟,野老能穿虎豹群"展现了石室的奇特环境,僧人在此修行,连山中的鼋鼍(大鳖)也视为寻常,野老出入自如,不畏猛兽,可见其隐秘与超凡。
"行怪帽檐常碍藓,坐惊衣袖忽生云"进一步描绘了石室的奇幻景象,行者帽子边缘常被青苔遮挡,静坐时衣袖竟似有云雾缭绕,令人惊奇不已。
最后两句"几时更借禅床卧,六月松声绝顶闻"表达了诗人对石室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此静心修行,享受夏日松涛之声,远离尘世喧嚣,达到心灵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超脱的氛围,展示了石室寺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