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南麓下,颇利君子遁。
如何溽暑初,涉此复岭峻。
瘦藤代笋舆,路熟不待问。
拂石小盘跚,心爱木阴润。
清风解人意,陆续松杉韵。
掬泉咽茗芽,窃赏此味俊。
我坐亦良久,我仆行何钝。
平生性麋鹿,合有幽闲分。
举足履世途,退尺进仅寸。
曾此小迟速,而足置喜愠。
继今出处同,冥心法天运。
斯游悟穷通,持与达者论。
我居南麓下,颇利君子遁。
如何溽暑初,涉此复岭峻。
瘦藤代笋舆,路熟不待问。
拂石小盘跚,心爱木阴润。
清风解人意,陆续松杉韵。
掬泉咽茗芽,窃赏此味俊。
我坐亦良久,我仆行何钝。
平生性麋鹿,合有幽闲分。
举足履世途,退尺进仅寸。
曾此小迟速,而足置喜愠。
继今出处同,冥心法天运。
斯游悟穷通,持与达者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情景和心境。开篇“我居南麓下,颇利君子遁”表明诗人选择了一处适宜隐居的地方,是对世俗纷争的一种逃避和超脱。“如何溽暑初,涉此复岭峻”写出了夏日炎热时光,再次翻越峻岭的艰辛景象,但也透露出诗人不畏艰难、乐于山居的心志。
“瘦藤代笋舆,路熟不待问”则描绘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亲切与熟悉,藤蔓取代了车轮,道路虽崎岖却因常走而显得熟悉,不需要询问指引。接下来的“拂石小盘跚,心爱木阴润”表达了诗人在山中攀岩而上的情景,以及对树荫之美的喜爱。
“清风解人意,陆续松杉韵”则是对自然界中清新气息和松杉声音的赞美,这些都是促使心灵得到安宁和愉悦的元素。诗人的生活细节也在“掬泉咽茗芽,窃赏此味俊”中得到了展现,从溪水中取水饮用,品尝着新鲜出芽的茶叶,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享受是诗人心中的大快事。
“我坐亦良久,我仆行何钝”表达了诗人在山中静坐和偶尔起身漫步的情形,并且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紧接着,“平生性麋鹿,合有幽闲分”则是对自己天性中与世俗不同、愿意选择隐逸生活的表述。
“举足履世途,退尺进仅寸”描绘了诗人对于世间事务采取的一种审慎和保留态度,不轻易涉足而是小心翼翼地衡量每一步。接下来的“曾此小迟速,而足置喜愠”则表明诗人对待自己的行动节奏持有一种满足与平静的心情。
最后,“继今出处同,冥心法天运”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出山与否的思考,以及内心深处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认可。“斯游悟穷通,持与达者论”则是诗人通过山中生活获得了一种对世事的透彻理解,并愿意与那些有同感的人共同探讨生命与宇宙的奥秘。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心灵平静与哲理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