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这首诗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题为《赐道士邓紫阳》。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颁授或赠送给道士的诗,内容涉及到道教的修炼与秘籍。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这两句提到了道教中的修炼方法和神秘符号。太乙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术语,指的是一种高级的变化法则;三门可能指的是三个层次或三个关键的修炼步骤。而元君六甲符,则是用来表达道教中某种特定的神秘力量。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场景。金版和玉清书都是象征着高贵和纯洁的物品,下传和上刻则是指将这些珍贵的知识或秘籍传承给后人。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这两句表达了一位道士在探求道教真谛时获得了某种秘密经典的情景。探真士可能是一位修炼者,而囊中得秘书则是说他从一个秘密的地方得到了一本重要的书籍。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这两句似乎是在描述一场重大事件或战斗之后的情况。三醮可能指的是某种时间节点或者修炼阶段,而“翊我”则是说跟随着主角(可能是皇帝本人或者道士),并且参与了对抗“残胡”的行动。
整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和意象,展现了当时道教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同时也反映出李隆基作为一位皇帝,对道教文化的尊崇与支持。
枕屏侧。小玉催人弄笛。
翻一曲、桃叶艳歌,恰似江南望江北。
凭栏酉到戌,删却,黄昏也得。
瑶阶静、梅萼半开,逗引疏香绣帘隙。含颦几朝夕。
且暗掐经珠,轻拭琴漆。芳心早许梁园客。
好佩玉双赠,镜菱双照,鸳鸯成就到头白。
忍蹙损莲额。脉脉。展兰席。叹刻画朝云,抛尽心力。
春宵一刻黄金百。待烛下重见,凤团亲擘。
教郎须记,绣枕畔,泪尚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