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八秦穆公墓》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八秦穆公墓》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泉上秦伯坟,下埋三良士。

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当年不幸见迫胁,诗人尚记临穴惴。

岂如田横海中客,中原皆汉无报所。

秦国吞西周,康公穆公子。

尽力事康公,穆公不为负。

岂必杀身从之游,夫子乃以侯嬴所为疑三子。

王泽既未竭,君子不为诡。

三良徇秦穆,要自不得已。

(0)
注释
秦伯:秦国国君。
坟:墓地。
三良士:指秦穆公的三位忠臣。
百夫特:杰出的百夫长。
迫胁:被迫屈服。
诗人:古代文人。
田横:战国时齐国贵族。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贤者。
王泽:君主的恩惠。
诡:欺诈,违背。
徇:为……而死。
不得已:出于无奈。
翻译
秦伯的墓在泉水边,下面安葬着三位忠臣。
他们是杰出的百夫长,怎会白白牺牲生命。
当年他们遭遇不幸,被迫屈服,诗人们还记得他们面对墓穴的恐惧。
不像田横的门客,在大海中漂泊,中原已成汉土,他们无处寻求回报。
秦国曾吞并西周,康公和穆公是公子。
他们全力侍奉康公,穆公从未亏待他们。
难道一定要献出生命追随他?孔子疑惑他们是否像侯嬴一样被误解。
君王恩泽尚未耗尽,君子不会违背道义。
三良为秦国而死,实属无奈之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对秦穆公墓的感慨之作。诗人首先提到秦穆公坟上的三良士,他们虽被逼无奈而死,但并非毫无价值,他们的忠诚与勇敢令人敬佩。诗人接着引用田横的故事,暗示三良的牺牲并非盲目效忠,而是出于无奈。他批评孔子对三良之死的质疑,认为君子不应以侯嬴的行为来揣测他们。

诗中提到秦穆公的功绩,如吞并西周,以及他对待臣下的信任,如尽力辅佐康公,表明穆公并非滥杀无辜之人。最后,诗人强调三良的殉难并非出自个人私欲,而是形势所迫,体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述,表达了对忠诚与无奈选择的深沉思考,同时也揭示了对秦穆公和三良士品德的赞赏。苏辙的笔触简洁有力,情感深沉,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依韵奉酬慎思兄夜听诵诗见咏之作

昔遇晁公淮水东,士衡已听语如钟。

五车讲学知无敌,十载论文喜再逢。

古匣剑光疑鬼泣,夜天虎啸有风从。

许侯破的由来事,杜老裁诗晓墨浓。

(0)

次韵秦七寄道潜

衰疲久厌五更朝,每愧冥鸿在泬寥。

顾我尘冠彫旧鬓,爱君山桂长新条。

文词画虎工逾拙,世味春冰老益消。

只欲归依香火社,高堂时听法音潮。

(0)

小雨

小雨廉纤晚,幽花寂历秋。

嘉时空冉冉,白日付悠悠。

乱思工萦恨,危肠只贮愁。

唯应时扣寂,一念万缘休。

(0)

万松亭有感

荦确山行穿翠微,石云秋露湿秋衣。

朦胧小睡还成梦,讽咏新诗且疗饥。

千里归来人事改,四年辛苦旧容非。

祇应亭下青云盖,依旧苍腰耸十围。

(0)

梅花·其六

三亩荒园草棘荒,可堪终夜北风狂。

瑶环瑜珥谁将去,啧啧幽禽啄蕊黄。

(0)

西园风雨杂花谢

楚泽春残雨又风,啼莺芳草思无穷。

芜菁满地黄金烂,不及蔷薇一点红。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