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
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
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晓霁凭虚槛"中,“晓霁”指的是清晨初升的阳光,“凭虚槛”则是倚靠在虚幻的栏杆上,这里虚槛可以理解为樟亭的栏杆,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置身于樟亭之中的情景。"云山四望通"则展现了从樟亭所能看到的广阔视野,一直延伸到云雾缭绕的远方山峦。
接下来的"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更进一步描绘了壮观的景象。"地盘江岸绝"中“地盘”指的是大地的轮廓,“江岸绝”则形容江水与岸边的分界线,这里暗示着江水的广阔无垠;"天映海门空"则是从樟亭所能看到的天际与海洋相接的地方,给人一种天地辽阔、无垠无际的感觉。
诗人的情感在后两句中逐渐流露出来。"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中,“树色”指的是秋天枫叶的红艳与其他树木的绿色交织出的画面,"连秋霭"则是说这些颜色一直延伸到秋日的阳光之下;“潮声入夜风”则描绘了海边特有的声音景观,即潮汐的声音随着夜晚的风传来。
最后两句"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却又不禁感慨于时光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情怀。"年年此光景"指的是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催尽白头翁"则是说这不断重复的美好场景反而加速了诗人头发变白,即时间流逝,岁月匆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