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圃疏畦日荷锄,六旬老叟尚何图。
卧床迫夏犹毡褥,宴几经春只药炉。
群窃花枝相侮易,合携竹杖与驱除。
千金万卷皆捐弃,更有心情计较渠。
葺圃疏畦日荷锄,六旬老叟尚何图。
卧床迫夏犹毡褥,宴几经春只药炉。
群窃花枝相侮易,合携竹杖与驱除。
千金万卷皆捐弃,更有心情计较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农夫在立夏后的第二天独自前往园中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农夫勤劳耕作、对生活简单乐趣的珍视,以及对于书籍知识的淡然与超脱。
"葺圃疏畦日荷锄"一句,以动态方式展现老叟在田间辛勤工作的情景,"六旬老叟尚何图"则透露出诗人对老年农夫不懈怠劳作精神的赞赏。
接下来的两句"卧床迫夏犹毡褥,宴几经春只药炉"描绘了老叟在炎热夏日依旧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状态,尽管是夏季仍然需要用毡褥保温,且年迈之人更需药炉取暖,以此表现出老叟对寒冷与疾病的防范。
"群窃花枝相侮易,合携竹杖与驱除"则展示了老叟在园中与大自然亲密互动的情形,他不仅观赏花枝,还要用竹杖驱赶可能危害果实的鸟类。
最后两句"千金万卷皆捐弃,更有心情计较渠"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和书籍知识的超然态度,虽然拥有众多珍贵的书卷,但他选择放下,转而关注内心的情感和生活中的点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老叟的平凡生活,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劳动与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
客身困旅人,未如负舍蜗。
滚滚荆吴间,所居不常家。
宴安非吾事,但恐发早华。
且复一日葺,随时具生涯。
白盛烂四壁,茔净磨疵瑕。
虚明豁心府,永使思无邪。
愁来莫与语,起就书龙蛇。
亦足写方寸,放歌快咨嗟。
苦嫌中庭窄,所生野草花。
故须种松竹,反忆日月遐。
岁寒与谁共,惆怅终无他。
东门杨柳深,下有还乡路。
之子千里行,春风三月暮。
旅心常草草,飘忽不可驻。
居者空徘徊,行者亦反顾。
丈夫方贫贱,四海无所遇。
不如辙中鱼,犹以沫相喣。
悠悠大江水,日夕自东注。
何当激风雷,慰尔饥渴慕。
用儒沐休运,抚俗奉明诏。
虽愧文翁治,犹非武城笑。
兹堂丞相规,颇尽泮宫妙。
高阁横青冥,长廊骛䆗窱。
春秋大复古,修旧非所诮。
庭坛一已新,丹垩欻相照。
迂疏赖众才,简默希坐啸。
况多都邑贤,历讲道术要。
藩篱可目涉,弦诵或耳剽。
泛乡亦何人,千载名独劭。
汝颍多奇士,磊落布方册。
先进存古风,若人复令德。
诗书秀英华,鹰鹘勇排击。
曩者从军行,早闻平戎策。
纵横志未展,慷慨意更激。
坐惊齿牙脱,忽使头发白。
颇与嵇阮同,闭关以藏迹。
老骥甘道路,黄鹄羞斥泽。
复持一麾去,坚取万里役。
旌旗暗长亭,已想蜀山碧。
鼓吹喧前除,稍知楚风易。
专城自足贵,远览固多适。
胡为结离愁,恨此晚同得。
煌煌南极星,粲粲北维斗。
禀龄瑞明时,运柄燮万有。
降神非寻常,希世曾一偶。
积善如公家,于今见纯佑。
安车告归日,三府升平久。
万石均禄秩,鲁公拜前后。
茫茫周汉来,此事复闻否。
黄金铸大印,绿丝绾长绶。
方为累世荥,况多后来秀。
戏禽试强弩,劝客满春酒。
贱子敢再拜,愿公更眉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