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仪封呈大司马王浚川》
《过仪封呈大司马王浚川》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行客度河甸,空林寒日初。

风高脆蒲苇,水落困龙鱼。

民物诛求际,边陲战伐馀。

济时须大老,莫恋草玄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行旅人在河畔林间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映射出社会的动荡与变迁。首联“行客度河甸,空林寒日初”以行客过河、空林寒日的场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寒冷的氛围,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

接着,“风高脆蒲苇,水落困龙鱼”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风高、蒲苇脆响、水位下降、龙鱼困顿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喻了社会环境的艰难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蒲苇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社会中的个体在强权或困难面前的脆弱;龙鱼困于浅水,暗示了底层民众在压迫下的挣扎与无奈。

“民物诛求际,边陲战伐馀”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民物诛求,意味着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达到了极致;边陲战伐馀,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边疆地区的影响。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动荡。

最后,“济时须大老,莫恋草玄庐”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时局问题的期待和建议。这里的“大老”指的是能够担当重任、解决时局问题的贤能之士,而“草玄庐”则可能是指隐居之地,暗示了诗人对于那些逃避现实、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的批评。这两句既是对当政者的呼吁,也是对社会贤达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累日气候差暖梅花辄已弄色聊课童仆芟削培灌以助其发戏成小诗三首·其三

花是主人身是客,更欲花前罗酒食。

花应笑我强相亲,毕竟人花谁是得。

金樽到手我自醉,道人何妨且观色。

三界观来即是空,醉里宁知渐游北。

等为圆镜随身现,认着分明却虚掷。

持此问花花不答,嗟我与君徒入域。

不如收却閒眼坐,万境纷纷在披坼。

一番风雨便纷飞,念垢情尘漫磨拭。

今年春尽有明年,花落花开几今昔。

(0)

吴江太湖笠泽虹桥

水无浊浪地无尘,渺渺江湖天与邻。

占得沧波输钓叟,吟穷清景属诗人。

阴晴隐见山千叠,上下澄明月一轮。

欲画为图随处看,风光变态状难真。

(0)

六祖传付偈颂·其三二祖

华岂曾生种亦无,迩来何事得神珠。

尘凡不悟无为旨,但笑高人一似愚。

(0)

偕王道观雪中联句·其五

有景荣千巘,无私瑞九垓。

水精排瓦砾,天库委琼瑰。

(0)

留题西禅寺

谁是怡山不灭仙,定光来应此方缘。

龙骧凤翥三宗字,狮吼雷鸣六祖禅。

鱼佩独垂聊徇世,藕丝相感为开天。

自从日月归真后,衣法何人已得传。

(0)

次门下侍郎东省怀左丞之韵

喜看韩孟作云龙,同御天衢万里风。

诗入中台推戴敏,月来东省照卢公。

祠庭拜贶精诚共,试殿逢知学问同。

广乐数声谁敢和,但疑身在化人宫。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