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怡山不灭仙,定光来应此方缘。
龙骧凤翥三宗字,狮吼雷鸣六祖禅。
鱼佩独垂聊徇世,藕丝相感为开天。
自从日月归真后,衣法何人已得传。
谁是怡山不灭仙,定光来应此方缘。
龙骧凤翥三宗字,狮吼雷鸣六祖禅。
鱼佩独垂聊徇世,藕丝相感为开天。
自从日月归真后,衣法何人已得传。
这首诗《留题西禅寺》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其深邃的哲思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佛法与世间真理的深刻洞察。
首联“谁是怡山不灭仙,定光来应此方缘。”以“怡山不灭仙”设问,引出对超凡脱俗之人的追寻,而“定光来应此方缘”则暗示了佛法的普照与应机说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智慧的向往与敬仰。
颔联“龙骧凤翥三宗字,狮吼雷鸣六祖禅。”运用了龙、凤、狮等自然界的象征,分别对应佛教中的不同宗派与禅宗的教义,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与各宗派间的相互辉映,同时也体现了禅宗中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精神。
颈联“鱼佩独垂聊徇世,藕丝相感为开天。”以鱼佩和藕丝为喻,前者象征着个体在世俗中的孤独追求,后者则寓意着众生之间微妙的联系与相互感应,共同揭示了佛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实践与影响,以及众生共通的觉醒之路。
尾联“自从日月归真后,衣法何人已得传。”以日月归真为喻,象征佛法的永恒与普遍性,提出自佛法回归本真之后,衣法(即佛法的传承)由何人得以继续传播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承与弘扬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崇敬与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富有哲理深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秋雨兼旬久,水溢芙蓉塘。
芙蓉波淼淼,别绪与之长。
昨梦游九峰,严亲劝加觞。
慈帏欣促坐,笑语殊未央。
醒来一叹息,落月满屋梁。
忆昔别亲时,牵衣断人肠。
提挈荷亲恩,镂骨深未忘。
凉秋届九月,节序记白藏。
空庭木叶脱,微风发清商。
霜威搜北窗,露气侵西廊。
亲年已垂耄,晓寒袭帷裳。
远别心耿耿,含悲泪浪浪。
伯兄登龙门,仲兄贡玉堂。
膝下更无人,谁为感冰鲂。
幸赖吾姊贤,差能奉壶浆。
云间足珍味,鲜肥产江乡。
泖湖风浪阔,鲈鱼巨口张。
更兼华亭舍,莼菜绿含芳。
甘脆粗足供,所愿亦已偿。
我今隔梁溪,《陟岵》心所伤。
愿亲赐尺书,河鲤遥相将。
潮落薛淀湖,烟波浩茫茫。
《思亲一首寄呈大姊》【清·刘汝藻】秋雨兼旬久,水溢芙蓉塘。芙蓉波淼淼,别绪与之长。昨梦游九峰,严亲劝加觞。慈帏欣促坐,笑语殊未央。醒来一叹息,落月满屋梁。忆昔别亲时,牵衣断人肠。提挈荷亲恩,镂骨深未忘。凉秋届九月,节序记白藏。空庭木叶脱,微风发清商。霜威搜北窗,露气侵西廊。亲年已垂耄,晓寒袭帷裳。远别心耿耿,含悲泪浪浪。伯兄登龙门,仲兄贡玉堂。膝下更无人,谁为感冰鲂。幸赖吾姊贤,差能奉壶浆。云间足珍味,鲜肥产江乡。泖湖风浪阔,鲈鱼巨口张。更兼华亭舍,莼菜绿含芳。甘脆粗足供,所愿亦已偿。我今隔梁溪,《陟岵》心所伤。愿亲赐尺书,河鲤遥相将。潮落薛淀湖,烟波浩茫茫。
https://shici.929r.com/shici/xHKkJ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