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酹一缸。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酹一缸。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金陵怀古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金陵地区的地理景观,抒发了对历史英雄和王朝兴衰的感慨。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这两句写出了长江在金陵地区的流向,以及那雄伟如天阙的双峰山。诗人通过这壮丽的地理画面,引出历史的沉思。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上战争与英杰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于圣贤之人由中原地区逐步传承下来的敬仰。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荒凉古朴的景象,其中“山水寂寥”指的是自然界的静谧,“埋王气”意味着历史的沧桑和王朝的覆灭。而“风烟萧飒满僧窗”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一种感慨。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酹一缸。" 最后两句写出了历史遗迹的荒废,以及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功绩难以传承的哀叹。其中“废陵坏冢”指的是古代帝王陵墓的破败,“空冠剑”则是对昔日英雄业已逝去的凄凉之感。而“谁复沾缨酹一缸”则是一种无奈,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功绩无法再现的遗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金陵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遗迹,抒发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王朝兴衰、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