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缺处平芜远,不见江南芳草岸。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
愁情久似春云乱,谁信言愁情已倦。
风池水皱底干卿,枉费龙琶金凤管。
青山缺处平芜远,不见江南芳草岸。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
愁情久似春云乱,谁信言愁情已倦。
风池水皱底干卿,枉费龙琶金凤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首句“青山缺处平芜远”,以青山与远方平地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略带孤寂的意境。接着“不见江南芳草岸”一句,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某种离别或失去的情感。
“待凭春水送归舟,还恐归期同电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希望借助春天的流水来寄托归家的渴望,但又担心归期如同闪电般短暂,难以实现。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期待。
“愁情久似春云乱,谁信言愁情已倦。”诗人将愁绪比作乱云,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纷乱和持久。同时,他质疑谁能理解他内心的疲惫和厌倦,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风池水皱底干卿,枉费龙琶金凤管。”则以风池水波纹的比喻,讽刺那些徒有华丽外表却无实际意义的事物,如龙琶(一种古代乐器)和金凤管(同样是一种乐器),暗指某些形式上的荣誉或装饰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历史变迁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