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台俯洪波,酣饮乐乃泣。
舍死无谔谔,纣亡在默默。
邑君尚忆忠,天王可远直。
层台俯洪波,酣饮乐乃泣。
舍死无谔谔,纣亡在默默。
邑君尚忆忠,天王可远直。
这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述,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与情感共鸣。首句“层台俯洪波,酣饮乐乃泣”描绘了一幅高台俯瞰汹涌波涛,饮酒之人却泪流满面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
接着,“舍死无谔谔,纣亡在默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忠诚与沉默、牺牲与灭亡联系起来,暗指那些不畏生死、敢于直言的忠臣,他们的命运往往与昏君的覆灭紧密相连。这里巧妙地引用了商纣王的历史典故,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力量。
“邑君尚忆忠,天王可远直”则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与对统治者的期待。邑君(地方官员)仍然记得并敬仰忠臣的美德,而天王(帝王)应当能够理解并推崇直谏之士的价值。这两句寄寓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即一个能公正赏识和保护忠良的社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忠诚、正义以及理想政治秩序的赞美与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采采山上葛,攀藤步岩幽。
上山逢虎狼,下山逢猕猴。
归来絺绤之,藕丝香且柔。
织成一片云,精绝鬼工愁。
入笥献君王,贡职民当修。
君王不自惜,持以奉仇雠。
西施被服之,俱是越国尤。
吴王抵掌笑,于越吾何忧。
飞书益封地,谓越吾诸侯。
嗟尔采葛伴,辛苦勿叹愁。
天道有乘除,苦极行当休。
吴王沉醉姑苏上,半夜不知吴国秋。
休休得一闲,杯酒聊从容。
晚凉过池亭,受用水上风。
默存即实境,身在莲花中。
何况青青盘,磊落堆莲蓬。
乍休吟风蝉,又起聒夜虫。
乃知天机动,衮衮无终穷。
如何二三子,不肯勤其躬。
无已思太康,明当励新功。
平生不喜佛,喜听念佛声。
大都止六字,三诵有馀音。
唱偈类哀切,和声等低平。
蝉联未肯已,绵弱殆不胜。
馁息仅相属,柔吭时一鸣。
听兹颓阘韵,生我寂灭情。
坐令喧竞中,便欲无所争。
乃知象教意,妙觉在声闻。
俗人不解此,梵教杂歌行。
敲铿鼓笛奏,真与郑卫并。
能令妇女悦,未必佛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