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少华三首·其三》
《望少华三首·其三》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眼看云鹤不相随,何况尘中事作为。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

(0)
注释
云鹤:比喻超脱尘世的高人或理想。
尘中事:指世俗的事务和纷扰。
好伴:喜好陪伴。
羽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有羽翼。
深洞:隐秘的洞穴,象征仙境。
月前:月光下。
玉参差:形容玉磬声清脆悦耳。
翻译
看着云鹤无法相伴,更何况尘世间的琐事。
我更愿意陪伴着仙人深入洞天,月下欣赏那清脆的玉磬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诗意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眼看云鹤不相随,何况尘中事作为。" 这两句通过观察到天空中的云与鹤难以相伴,进一步感慨于世间纷杂琐碎之事,更是无关紧要,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超脱。

"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与志同道合之人的向往,以及希望共同隐居于深山洞穴中,以享受自然之美好的愿望。"月前秋听玉参差"更是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月光下聆听着玉石相击发出的清脆声音,是对心灵宁静境界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享受,以及对于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次韵答钱穆父,穆父以仆得汝阴,用杭越酬唱韵作诗见寄

大耿疲劳已离群,小冯慈爱且当门。

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鬓偏宜画鹿轓。

豪杰虽无两王继,风流犹有二欧存。

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0)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

昏昏堕醉梦,奈此六月溽。

君诗如清风,吹我朝睡足。

登临得佳句,江白照湖渌。

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

是时风雨过,霭霭云归麓。

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

惜哉此清景,变灭不可逐。

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

却思少年日,声价争场屋。

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秋风起鸿雁,我亦继华躅。

那知君蹭蹬,独泣荆山玉。

相见南新道,青衫垂破幅。

早知事大谬,恨不十年读。

莫嫌冯唐老,终胜贾谊哭。

今年复为僚,旧好许重续。

升沉何足道,等是蛮与触。

共为湖山主,出入穷涧谷。

众驰君不争,人弃我所欲。

何时神武门,相约挂冠服。

(0)

次周焘韵,并叙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0)

和钱四寄其弟和

再见涛头涌玉轮,烦君久驻浙江春。

年来总作维摩病,堪笑东西二老人。

(0)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与予言,有所会者。复作一篇,仍用

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

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

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

归来独扫空斋卧,犹恐微言入梦魂。

(0)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

将军结发战蛮溪,箧有殊珍胜象犀。

漫说玉床收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袅蹄。

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