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经何日,随风故有人。
绿衣犹偪画,丹顶尚迷真。
暗澹云沈古,青苍藓剥新。
映襟知惹泪,侵鞯想萦尘。
掣曳无由睹,流传久自珍。
武威应认得,牵挽几当春。
濯水经何日,随风故有人。
绿衣犹偪画,丹顶尚迷真。
暗澹云沈古,青苍藓剥新。
映襟知惹泪,侵鞯想萦尘。
掣曳无由睹,流传久自珍。
武威应认得,牵挽几当春。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濯水经何日,随风故有人"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们随着岁月的流转而去,只留下一些记忆和痕迹。"绿衣犹偪画,丹顶尚迷真"中的“绿衣”可能指代古人或特定人物,“犹偪画”则是说他们仿佛还活跃在画中,而“丹顶”一词常用来形容道士,"迷真"则透露出对道家修炼之事的向往和不解。
"暗澹云沈古,青苍藓剥新"中的“暗澹云沈古”描绘了一种时间的沉积感,而“青苍藓剥新”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与更新的一种赞美。"映襟知惹泪,侵鞯想萦尘"表达了诗人在看到某些物象时所引发的情感波动和思绪纷飞。
"掣曳无由睹,流传久自珍"则是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虽然看不见实体,但它们通过流传被人们长久珍视。最后两句"武威应认得,牵挽几当春"中“武威”可能指代某种力量或能力,而“牵挽几当春”则是在询问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和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珍惜之情,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心理感受。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三载寄关东,所欢皆远违。
思怀方耿耿,忽得观容辉。
亲燕在良夜,欢携辟中闱。
问我犹杜门,不能奋高飞。
明灯照四隅,炎炭正可依。
清觞虽云酌,所愧乏珍肥。
晨装复当行,寥落星已稀。
何以慰心曲,伫子西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