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已在万山深,更过钟山入定林。
穿尽松杉行尽石,一庵犹隔白云岑。
钟山已在万山深,更过钟山入定林。
穿尽松杉行尽石,一庵犹隔白云岑。
诗人以钟山为起点,深入万山之中,再次越过钟山进入定林。旅途间,他穿梭于松杉之间,踏过坚硬的石头,一路艰难。最终来到一座庵堂前,却发现它仍旧被白云所隔绝。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寻求宁静与孤独的一种表达。在这个过程中,钟山和定林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象征。
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一个字眼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如“已在”、“更过”、“穿尽”、“行尽”等,都流露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执着。而“一庵犹隔白云岑”则是对这种执念达到的境界的一种描写,既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映射出他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篇融情景于一体、意境高远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