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乡子.立秋闺怨》
《南乡子.立秋闺怨》全文
清 / 汪懋麟   形式: 词  词牌: 南乡子

何处响秋风。叶叶声声晓露中。

拾取一枝阶下看,梧桐。昨夜飕飕小槛东。

君听也应同。寂寞孤衾睡未浓。

七夕中秋吹到了,朦胧。难道檀郎耳不聪。

(0)
鉴赏

这首《南乡子·立秋闺怨》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在立秋时节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哀愁。

开篇“何处响秋风”,以秋风起始,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季节更迭带来的寂寥感。接着,“叶叶声声晓露中”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露水中的落叶声,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拾取一枝阶下看,梧桐。昨夜飕飕小槛东。”这一句通过女子捡拾阶下的梧桐叶来观察,不仅表现了她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季节变化的关注,也暗含了她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特别是“飕飕”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夜晚微风吹过的声音,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君听也应同。寂寞孤衾睡未浓。”这里直接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伴侣的思念之情。她希望对方能理解并感受到此刻的孤独与寂寞,仿佛在说:“如果你能听到这声音,也应该能体会到我的心情吧。”“孤衾”二字更是直白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联系仅限于想象中的伴侣。

最后,“七夕中秋吹到了,朦胧。难道檀郎耳不聪。”将时间线拉长至七夕和中秋,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相思的无尽。这里的“檀郎”是古代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女子在此处似乎在责问:难道你连这些节日的声音都听不到吗?是否意味着你已经忘记了我,还是我在你心中已变得如此遥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立秋时节一位深闺女子的孤独、哀愁以及对远方伴侣的深切思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清代闺怨词的特点。

作者介绍
汪懋麟

汪懋麟
朝代:清   号:蛟门   籍贯:江苏江都

汪懋麟[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号蛟门,江苏江都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猜你喜欢

钱达可山房

苦忆钱夫子,幽居㠏?山。问梅残雪外,采药乱云间。

尘暗芸签冷,香销惠帐閒。

断肠泉上月,依旧照松关。

(0)

送员倩侄北游有怀越石

浮云澹秋阴,凉飙振高木。

素质发商声,晚花霏馀馥。

明发秣骊黄,成装促童仆。

燕赵多佳丽,驱策恣遐瞩。

送子远将之,行行复彳亍。

白日忽以沈,夕景暧平陆。

霜驿渍桕红,寒灯照酒绿。

会日渺何期,别晷有成速。

绻彼梦草人,吹篪不成曲。

仰听离鸿鸣,沈忧心转毂。

寄言畏途艰,勉旃慎自玉。

(0)

巾子峰

出山非旧涂,后顾见怪石。

寻蹊屡登下,仰视股欲慄。

众块射空庭,侧直各自立。

诡象不止指,移步形已易。

但见交屈拿,往往如旗戟。

上有欲堕片,夫乃风吹出。

脚虚终不摇,古藓蚀半白。

日出照高溜,细缝见雨迹。

傍路容半足,僮竖每仆侧。

盘旋南得寺,穿涧行见汲。

不见参寥子,吟幽徒自述。

(0)

招隐山楼看月

长啸翠微半,山月忽东上。

松际露清光,揽之不盈掌。

欢友两三人,开窗坐閒敞。

宿鸟赴幽期,飞泉递清响。

有酒旨且馨,有月皓以朗。

长吟招隐诗,临风寄遐想。

公子归去来,山中瑶草长。

(0)

罗琴山

三尺丝桐月夜弹,一声清响落空山。

仙翁自叹知音少,两袖天风跨鹤还。

(0)

感怀二首·其二

泉石烟花净,林塘暑气清。

幽花篱落见,好鸟竹间鸣。

禾黍皆丰稔,桑麻自长成。

还闻茅屋底,灯火读书声。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