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秋告登,编氓鲜逋赋。
今春驾南巡,免三逮经路。
津门近海滨,下湿多沮洳。
积欠非一朝,致然岂无故。
与民乐休息,保赤吾衷素。
新恩所不及,曲体惟要务。
帑则免其徵,粮亦豁其输。
闾阎留有馀,是岂非藏富。
长官善推行,莫容胥吏蠹。
去岁秋告登,编氓鲜逋赋。
今春驾南巡,免三逮经路。
津门近海滨,下湿多沮洳。
积欠非一朝,致然岂无故。
与民乐休息,保赤吾衷素。
新恩所不及,曲体惟要务。
帑则免其徵,粮亦豁其输。
闾阎留有馀,是岂非藏富。
长官善推行,莫容胥吏蠹。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命免天津府所属积欠诗以示直?总督方观承》。诗中表达了乾隆对地方官员方观承的指示,要求他免除天津府所属地区长期累积的欠税和粮赋,以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首句“去岁秋告登,编氓鲜逋赋”描绘了去年秋天丰收的情景,农民们很少拖欠赋税,展现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状况。接着,“今春驾南巡,免三逮经路”提到今年春天乾隆南巡时,决定免除某些地区的赋税,体现了君主对民生的关注和关怀。
“津门近海滨,下湿多沮洳”描述了天津府所属地区靠近海边,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情况。接下来的几句“积欠非一朝,致然岂无故”指出长期累积的欠税并非一日之功,背后可能有复杂的原因,但无论如何,乾隆都希望找到解决之道。
“与民乐休息,保赤吾衷素”表达了乾隆希望让百姓得到休息,保持社会稳定的心愿。“新恩所不及,曲体惟要务”说明新的恩惠未能覆盖到的地方,也要灵活处理,确保政策的实施。
“帑则免其徵,粮亦豁其输”明确表示将免除赋税和粮赋的征收。“闾阎留有馀,是岂非藏富”强调让百姓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还能有所积蓄,体现了一种藏富于民的思想。
最后,“长官善推行,莫容胥吏蠹”提醒地方官员要妥善执行政策,避免胥吏(地方小官或办事人员)从中谋取私利,确保政策惠及百姓。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地方治理的高瞻远瞩,通过减免赋税等措施,旨在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群山苍翠开云屏,中有飞瀑悬青冥。
绿阴深锁白日静,千岩万壑花娉婷。
龙眠居士神仙客,平生常著游山屐。
荒崖幽谷遍经行,野鹤閒猿总相识。
百年人去空青山,独留翰墨传世间。
画中三友如何即,高躅那远那能扳。
我生夙抱林泉癖,家住吴家山水国。
十年游宦客京华,回首五湖烟树隔。
晴窗对画归兴新,绿萝飞花瑶草春。
我当招起龙眠友,拂袖同为林下人。
我本渔樵山水客,半生放浪狂踪迹。
十年朝谒明光宫,回首洞庭云雾隔。
几回飞步凤凰台,大江茫茫万里来。
黄旗紫盖披天起,王气葱笼五色开。
登临壮观快心目,九点齐州烟雾簇。
千金不惜沽酒赀,自信平生心事足。
归来重觅洞庭游,水光冷浸山光秋。
故人喜我天上至,依旧忘机有白鸥。
行将结佩趋金阙,分襟复与亲知别。
诗成写向画中看,蓬岛三花不堪折。
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
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
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
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
兴酣按节竹间歌,却笑吴兴馋太守。
谢庭誇玉树,卫诗赋瑶璚。
何如临江彦,伯仲二难并。
莹然双白璧,皎皎蓝田英。
佐邑初试用,躬耕尚违荣。
昭代贵良器,天衢方大亨。
怀韫岂终久,卑沈匪无成。
瑚琏荐清庙,琅玕贡明廷。
知君善待贾,行见重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