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久旱得雨》
《久旱得雨》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同堂合席分汝尔,况乃邈然千万里。

寸总不知从何来,一夜拥衾八九起。

井田未复思扣阍,忍见秋夏田无水。

甘霖才是渴者饮,何事骄阳骄不止。

旄倪奔走缘木求,惟有气龙尚循理。

焉知天心不广大,无愚无智皆如子。

拜泥祷偶都不问,衔石移山良可喜。

云飞风起作气势,野雾山昏酝甘美。

三朝遂作渰渰萋,一点一粒不胜纪。

吁嗟尔辈何惜命,欢呼噎呕舞欲死。

有身安得不求生,天地之心固如此。

草茅藜藿有一策,尧舜是亦人而已。

端居廊庙同此身,及人及物唯推己。

宫中圣人念民物,春不折柳漱避蚁。

论道燮理岂不知,一夫不获古所耻。

三年耕有一年食,尧水汤旱无死徙。

有民心也为民谋,此道如砥直如矢。

(0)
注释
邈然:遥远的样子。
气龙:比喻遵循常理的人。
天心:上天的心意或旨意。
衔石移山:形容坚韧不拔的精神。
渰渰萋:形容水势浩大。
噎呕:因悲痛或欢喜而哽咽。
矢:箭,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
翻译
同堂共坐的我们被分开,更何况相隔千万里遥远。
你来自何处,我全然不知,一夜之间多次披衣起身。
想起井田制度未能恢复,怎能忍受秋天夏天田地无水。
甘霖才是干渴者所需,为何烈日依旧炽热不息。
老少奔忙如同攀树求果,只有气龙还能遵循常理。
谁又能料到上天的心胸宽广,无论愚智都如你我一般。
祈祷泥土也不再问,搬石填海的行为实在可嘉。
风云翻腾形成壮丽景象,野外雾气山色酝酿甜美。
三天后洪水泛滥,点滴积累难以计数。
哎,你们为何不爱惜生命,欢笑哭泣舞蹈至死。
有生命怎能不渴望生存,天地之心本就如此。
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有策略,尧舜也只是凡人罢了。
身处朝廷的我也与你们相同,推己及人,关心万物。
宫中的圣人挂念百姓,春天不折柳枝以免惊扰蚂蚁。
他们深知治国之道,一人受苦古人视为耻辱。
三年耕作换一年粮食,即便尧水汤火之灾也不驱民迁移。
为民众谋福利,这是大道,坚定如砥,笔直如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久旱之后终于迎来降雨的场景,诗人陈普以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上天公正的期待。首句“同堂合席分汝尔,况乃邈然千万里”描绘了人们在干旱中的艰难生活,接着写到人们为求雨而焦急万分,“寸总不知从何来,一夜拥衾八九起”。诗人感慨井田无水,农民们期盼甘霖,但骄阳依旧炽热。

“井田未复思扣阍,忍见秋夏田无水”表达了对古代井田制度的怀念,以及对干旱带来的田间无水之苦的同情。接下来,诗人借“旄倪奔走缘木求,惟有气龙尚循理”象征百姓的坚韧与希望,暗示天意虽难测,但仍有人坚守道义。

“焉知天心不广大,无愚无智皆如子”表达出对上天公正的期待,认为即使在困境中,人们仍应保持善良和忠诚。诗人赞美了那些像“衔石移山”的人,尽管艰难,却充满毅力。雨水落下,形成“渰渰萋”的景象,诗人感叹其珍贵。

最后,诗人以“有身安得不求生”强调生命的价值,指出即使是圣贤如尧舜,也会关心民众,体现了儒家的仁政理念。诗人呼吁君主体恤民情,如“春不折柳漱避蚁”,并指出君王应当关注民生疾苦,以“一夫不获古所耻”为训诫。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绘久旱得雨的场景,寓言性地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题万松亭·其二

老夫爱此摩云干,欲下黄冈尚据鞍。

一疋犹无好东绢,凭谁貌出万松看。

(0)

送苏世美东归·其二

京口寻山每见携,鹤林问法更追随。

本无物累那成癖,肯借人书未必痴。

食粥往年容乞米,一樽今日细论诗。

邗沟好去春风暖,莫忘椎冰共载时。

(0)

题明皇上马图

翠华欲幸长生殿,立马楼前待贵妃。

尚觅君王一回顾,金鞍欲上故迟迟。

(0)

偶书二绝呈馆中旧同舍·其二

御本曾看锦帕舒,醉惊飞阁上凌虚。

而今卧病衡门底,自晒茆檐几卷书。

(0)

题绛帐图

岂有青云士,而居绛帐间。

诸生独何事,不上会稽山。

(0)

五月八日游北禅师川登塔尽七级仆能三级而已晚过公晦偶作二首·其二

铁锁铜镮一一开,肩舆不问主人来。

已登白塔吾休矣,更上红亭子壮哉。

世外清欢须邂逅,城头落日共徘徊。

云楼五月沧洲趣,羞杀初无八斗才。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