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勒回流作窟盘,翠萝绾带结鸳鸾。
故应此境幽难画,乞与庵僧自在看。
山勒回流作窟盘,翠萝绾带结鸳鸾。
故应此境幽难画,乞与庵僧自在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首句“山勒回流作窟盘”,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水流的曲折,仿佛山峦在引导着水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接着,“翠萝绾带结鸳鸾”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翠绿的藤蔓比作系着鸳鸯的带子,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后两句“故应此境幽难画,乞与庵僧自在看”,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独特感受。他认为这样的幽静之地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因此希望庵中的僧侣能够自由地欣赏和体验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