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隐今何处,幽寻荡桨行。
人家多近水,春树已藏莺。
石净尘无迹,溪洄瀑有声。
桃源深不见,遥望白云生。
旧隐今何处,幽寻荡桨行。
人家多近水,春树已藏莺。
石净尘无迹,溪洄瀑有声。
桃源深不见,遥望白云生。
这首清代诗人丁士一的《立春后泛舟山堂寻陈肖坡学博故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间春景图。首句“旧隐今何处”表达了对往昔隐居之地的怀念,引发寻访之意。接下来,“幽寻荡桨行”写出了诗人乘舟在山溪中探寻的动态过程,营造出一种探秘的氛围。
“人家多近水,春树已藏莺”两句,通过描述临近溪流的人家和隐藏在春树间的黄莺,展现了山村的恬静与自然之美,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诗人运用“藏莺”这一意象,暗示了生机盎然的季节更迭。
“石净尘无迹,溪洄瀑有声”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洁净与动态,石头表面洁净无痕,溪流回转间瀑布发出悦耳的声音,动静结合,给人以视听享受。
最后,“桃源深不见,遥望白云生”以桃花源的典故收尾,寓意所寻之处如世外桃源般难以寻觅,只能远远眺望那升起的白云,增添了神秘与向往的色彩。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故居的追寻以及对自然山水的深深喜爱。
休日不造请,出游贤友同。
城南上人者,宴坐花雨中。
金貌散香雾,宝铎韵天风。
鸟语演宝相,饭香悟真空。
尚书三二客,净社继雷宗。
黄子发锦囊,句有造物功。
握中一寸煤,海外千年松。
谁降午睡魔,赐茗屠团龙。
晁子卧城西,咫尺不可逢。
岂无坐中客,终觉少此公。
归帽见新月,扑衫暮尘红。
困眠有馀想,却听寺楼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