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潇湘霁雨图》
《题潇湘霁雨图》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欲敛未敛云溶溶,似见未见山眬眬。

人家远近半衡宇,草树高低深佛宫。

西峰定有一罅日,东岭岂无千丈虹。

俗人不识莫与道,总在空濛苍莽中。

(0)
注释
敛:收敛,指云彩逐渐散开。
溶溶:形容云彩稀薄、透明。
山眬眬:模糊不清的样子,形容山峦隐约可见。
衡宇:零星分散的房屋。
佛宫:借指深远的树林或景色,带有禅意。
罅日:缝隙中的阳光,象征希望或明亮。
千丈虹:夸张描绘彩虹的长度,象征壮丽景色。
俗人:普通人,非修行者。
空濛:形容景色迷茫,如烟雾般朦胧。
苍莽:广大而旷野,形容景色辽阔。
翻译
云彩即将散去但还未完全消融,山峦若隐若现如同梦境。
远处近处的人家房屋稀疏错落,高低起伏的草木仿佛隐藏着深远的佛寺。
西边的山峰必定有一线阳光穿透,东岭会不会有千丈长的彩虹悬挂在天际。
凡夫俗子难以理解这些景象,它们都隐藏在空蒙苍茫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题潇湘霁雨图》,描绘了雨后初晴时的潇湘景色。首句“欲敛未敛云溶溶”,形象地写出云雾在雨后逐渐消散,但仍留有淡淡的痕迹,给人以朦胧之美。接着,“似见未见山眬眬”进一步描绘山峦在薄雾中的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

“人家远近半衡宇”描绘远处近处的人家房屋,在雨后显得零星而宁静,与自然景色和谐共存。“草树高低深佛宫”则借景抒怀,暗示佛寺深藏于草木之间,更显其静谧和超脱尘世的气息。

后两句“西峰定有一罅日,东岭岂无千丈虹”运用想象,预示着雨过天晴后的阳光和彩虹,给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和色彩。最后,“俗人不识莫与道,总在空濛苍莽中”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认为只有心境纯净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寻常人难以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潇湘雨后如梦如幻的景色,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思考。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沁园春.寿张婉紃夫人

萸佩凝香,菊屏呈艳,秋光正妍。

喜琼苏刚熟,冰桃堪蔫,欢联雁序,会集群仙。

剪烛论文,拈针绣佛,煮茗常烹第二泉。

开兰阁,看添寿海鹤,争舞阶前。龙涎篆袅炉烟。

更灯爇、长明照绮筵。

羡诗探六义,家传风雅,书娴八法,学绍渊源。

吃露餐霞,吟风啸月,涤尽尘心隐绿天。

倾心听,听琅璈竞奏,写遍红笺。

(0)

虞美人.咏水仙

湘灵解佩凌波去。都是留春住。替他欢喜替他愁。

也并梅花一处、梦罗浮。天生修洁天生冷。

小坐明妆靓。十分香孕碧琉璃。

除却窗儿外月、没人知。

(0)

疏影.旅雁

寒塘暮雨,有相呼倦侣,宵渡凄冷。

似此天涯,长向西风,消磨如许瘦损。

平沙浅草苍茫里,正一样、飘零无定。

认遥空、点就疏痕,绝似离人倩影。

容易年华换了,霜泥数爪迹,吹散萍梗。

辛苦浮生,怎及闲鸥,日日水边睡稳。

衡阳便是伤心地,已信断、乱峰难问。

剩牢愁、独抱无眠,听遍辘轳金井。

(0)

菩萨蛮.寄外二首·其二

酿花天气春愁重。淡云微雨都如梦。金斗熨沈香。

夜来针线忙。踏青浑懒去。女伴空招取。

多事是黄昏。替人催泪痕。

(0)

满江红.泊淮示夫子

一叶扁舟,轻帆下、停桡古岸。

灯火外、几枝疏树,人家隐见。

漂母祠前荒草合,韩侯台上寒云断。

叹从来,此地困英雄,江山惯。穷愁味,君尝遍。

人情恶,君休叹。问前村有酒,金钗弃换。

举案无辞今日醉,题桥好遂他年愿。

听三更,怒浪起中流,鱼龙变。

(0)

满庭芳.留别无瑕词史.见汤漱玉《玉台画史》

紫燕翻风,青梅带雨,共寻芳草啼痕。

明知此会,不得久殷勤。

约略别离时候,绿杨外、多少销魂。

重提起、泪盈红袖,未说两三分。纷纷。

从去后,瘦憎玉镜,宽损罗裙。

念飘零何处,烟水相闻。

欲梦故人憔悴,依稀只隔楚山云。

无非是、怨花伤柳,一样怕黄昏。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