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扶风天和寺》
《扶风天和寺》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

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临风莫长啸,遗响浩难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ēngtiān
sòng / shì

yuǎnwàngruòàizhūlángōu

liáowèizhùqiěwèibǎihuítóu

shuǐluòjiànshānshíchéngāohūnshìlóu

línfēngchángxiàohàonánshōu

注释
远望:从远处看。
可爱:吸引人的。
朱栏:红色的栏杆。
碧瓦:绿色的琉璃瓦。
聊为:姑且。
驻足:停留。
且慰:暂时安慰。
百回头:多次回头。
水落:水面下降。
山石:山上的石头。
尘高:尘土飞扬。
市楼:城市中的楼房。
临风:面对着风。
长啸:大声啸叫。
遗响:遗留的声音。
浩难收:宏大而难以消失。
翻译
远望起来真可爱,朱红栏杆绿琉璃瓦。
暂且停下脚步,借此宽慰无数次回眸。
水面下降露出山石,尘土飞扬使市楼模糊。
面对清风切勿大声啸歌,余音缭绕难以消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扶风天和寺游览时的景象与感受。开篇“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诗人通过远眺,表达了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朱栏指的是红色的栏杆,而碧瓦则是绿色 glazed 的屋顶,这些都是古代寺庙常见的建筑特征,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诗人展现了天和寺的庄严与秀美。

接着“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诗人因为景色的吸引而暂时停留,并表示即使离开,也会因为这段美好的记忆而百般回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不舍。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则描绘了一幅自然与城市并存的画面。清澈的水流退去后露出山石,而远处的城市却被厚重的尘土笼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天和寺所在的自然环境之美,以及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的向往。

最后,“临风莫长啸,遗响浩难收”,诗人站在风中,不忍心发出长啸,因为那啸声一旦响起,就会留下回音,而这些声音又是如此难以捕捉和保留。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刻的珍视,以及对无法永恒的事物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心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齐天乐 寺内,时值端阳

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
细数流年,平头六十,恰好一周甲子。
吾生贫贱,汝不厌糟糠,不嫌褴缕。
□喜而今,已将婚嫁了儿女。
顾顾共伊老矣。
又何须更问,有无家计。
翠艾成人,红榴结子,隐映薰风庭宇。
年年到此。
愿身健心安,共倾香醑。
好添几个,好孙儿戏舞。

(0)

寄江阴夏翁(雪州)

残山剩水旧吴宫,几度相期杖屦同。
夜雨新晴桃叶渡,春寒已过杏花风。
人生暮景方多暇,春事浓时一半空。
解后逢人因问信,酒船何日过湖东。

(0)

威仪辞 四首

山中行。
步高身尽轻。
拟飞去,惟恐世人惊。

(0)

威仪辞 以上四首见西天目祖山志卷六

山中卧。
月落猿啼过。
正堪眠,石室从教破。

(0)

浣溪沙 夏日

帘卷薰风夏日长。
幽庭脉脉橘花香。
闲看稚子引鸳鸯。
四月雨凉思御夹,三吴麦秀欲移秧。
不知身在水云乡。

(0)

威仪辞

山中住。
黯淡云无数。
誓相去,共守无生路。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