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闻灵凤胶,可以续继弦。
又闻返魂香,招魂以其烟。
因念三季时,人为世态迁。
迁之不自觉,纯信成险艰。
中含妒与忌,外即怡温颜。
覆人如覆舟,先示其甘言。
中夜蹈虎尾,雾海生波澜。
投彼机会时,倾亡果忽然。
愿得灵凤胶,续之于仁贤。
愿得返魂香,返其淳化源。
免令古乐府,高歌行路难。
余闻灵凤胶,可以续继弦。
又闻返魂香,招魂以其烟。
因念三季时,人为世态迁。
迁之不自觉,纯信成险艰。
中含妒与忌,外即怡温颜。
覆人如覆舟,先示其甘言。
中夜蹈虎尾,雾海生波澜。
投彼机会时,倾亡果忽然。
愿得灵凤胶,续之于仁贤。
愿得返魂香,返其淳化源。
免令古乐府,高歌行路难。
这首诗是宋代田锡的作品,名为《拟古(其十三)》。诗人在此通过灵凤胶和返魂香两个神奇物品,表达了对修复关系、拾回逝去时光和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
"余闻灵凤胶,可以续继弦。又闻返魂香,招魂以其烟。"开篇即引入两种传说中的奇物,一是可以修补断裂之物的“灵凤胶”,一是能够召回失散之魂的“返魂香”。这两者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求。
"因念三季时,人为世态迁。迁之不自觉,纯信成险艰。中含妒与忌,外即怡温颜。覆人如覆舟,先示其甘言。"诗人通过这几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人们在社会流变中的无奈。同时,诗中也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在表面上展现出温和的态度,实则心中充满嫉妒与猜忌。
"中夜蹈虎尾,雾海生波澜。投彼机会时,倾亡果忽然。"这两句通过强烈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危机四伏、机遇稍纵即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把握时机和改变命运的迫切心理。
"愿得灵凤胶,续之于仁贤。愿得返魂香,返其淳化源。免令古乐府,高歌行路难。"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那种可以修补和拾回的力量,将这种力量运用到崇高的仁义之上,以及回到淳朴的文化根源中去,最终让古老的乐府不再发出艰难前行的声音。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神奇物品的渴望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恢复精神寄托和改变自己境遇的强烈愿望。
桃花扇,何由见,才子佳人缘一线。
欢时喜共桃花宴,合时笑对桃花面。
悲时红迸桃花溅,离时香醉桃花片。
桃花阅尽国兴亡,抵死花心终不变。
江山破碎不如花,依旧桃花堪作传。
请君莫作寻常看,一字一血肝肠断。
携朋如作竹林游,布袜青鞋兴致幽。
岩翠滴人双袖湿,海光朝佛一龛收。
三更啸月猿归洞,半榻眠云鹤共楼。
尚有向平心事在,名山未敢久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