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门。唐咸池。虞韶舞。夏夏殷沪。列代有五。
振铎鸣金。近大武。清歌发唱。形为主。声和八音。
协律吕。身不虚动。手不徒举。应节合度。周其叙。
时奏宫角。杂之以徵羽。下餍众目。上从钟鼓。
乐以移风。与德礼要辅。安有失其所。
黄云门。唐咸池。虞韶舞。夏夏殷沪。列代有五。
振铎鸣金。近大武。清歌发唱。形为主。声和八音。
协律吕。身不虚动。手不徒举。应节合度。周其叙。
时奏宫角。杂之以徵羽。下餍众目。上从钟鼓。
乐以移风。与德礼要辅。安有失其所。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舞蹈表演的宏大场景,以及音乐与舞蹈在礼仪、教化与移风易俗中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黄云门”、“唐咸池”、“虞韶舞”等,都是古代音乐、舞蹈和仪式的象征,体现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色。
“列代有五”,说明了从远古到当时的五个朝代都有相应的音乐舞蹈形式。“振铎鸣金”、“近大武”描述了乐器的使用和舞蹈的动作,强调了音乐与舞蹈的和谐统一。“清歌发唱”、“形为主”、“声和八音”、“协律吕”等句,则突出了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之美,以及它如何与各种乐器相协调,形成整体的音乐效果。
“身不虚动,手不徒举”强调了舞蹈动作的精准与意义,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意。“应节合度,周其叙”表明舞蹈与音乐的节奏紧密配合,整个表演有序而完整。“时奏宫角,杂之以徵羽”说明了音乐中不同音阶的运用,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下餍众目,上从钟鼓”则表达了音乐与舞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也与上层社会的钟鼓音乐相呼应,体现了艺术的普遍性和影响力。
最后,“乐以移风,与德礼要辅”强调了音乐在社会教化中的作用,通过音乐可以引导社会风气,辅助道德与礼仪的实践。整首诗通过描绘古代音乐舞蹈的盛况,展现了它们在文化传承、社会教化和艺术审美中的重要地位。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