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
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
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
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
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
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
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
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秋日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对书籍和吟咏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开篇“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学问积累的重视,每一刻都在窗前勤奋地学习和思考,甚至到了头发斑白的年纪也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则是表达了即便是一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也无法找到满足内心的宁静与安逸,每天都不能离开诗词,这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两句描绘了秋日里的景象,风吹动了早晨的雁队,让它们穿过湖面上的薄雾;而细雨则打断了树上残留的蝉声,并点缀在柔弱的柳枝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则是诗人对于历代读书人的共鸣,他认为自己这种对于学问和诗词执着追求的态度,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然而,诗人也感慨自己生于明朝末年,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让他感到独自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修养、学问积累和文学创作的反复强调,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与艺术深沉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流露出时代变化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奈情绪。
瑟底朱门泪。感当年、魏妖李侠,柳飘棠坠。
红雨关山鹃道狭,多少春魂沉醉。
只守烛、湘蛾无睡。
瘦骨香桃腰半搦,绾蜚襳、密结琅玕佩。
团扇白,画杨妹。霞疏侍宴珠釭翠。
闪猩毡、昭阳檀拨,华清凉襚。
夜气初昏天冻碧,一霎云松风脆。
要荡得、晴空都媚。
曼鬋纤裙蝴蝶影,贴梨花、细咂黄心碎。
蒸麝髓,玉屏背。
托居在城市,声利多豗嚣。
白云满山谷,往来暮复朝。
云飞不可留,太虚神与游。
昔人重揽结,冥卧百虑休。
不复知春秋,宁辨人间世。
身虽杂尘氛,心已释凝滞。
陈君年已晚,白发不盈卷。
高楼有嘉名,意与昔人远。
忆我开石莲,榻上生岚烟。
伊谁到枕席,惟有夜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