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纪清秋杀气遥,扶桑铜柱崒高标。
风悲画角关山迥,云去苍梧毕斗摇。
正忆郊迎虚玉辂,即愁边守醉金貂。
黄河白草萧萧去,胡马千群出射雕。
南纪清秋杀气遥,扶桑铜柱崒高标。
风悲画角关山迥,云去苍梧毕斗摇。
正忆郊迎虚玉辂,即愁边守醉金貂。
黄河白草萧萧去,胡马千群出射雕。
这首明代诗人王宠的《立秋日》描绘了南纪地区秋季的肃杀景象。首句“南纪清秋杀气遥”以“杀气”渲染了秋天的凉意和远方的严峻气氛。次句“扶桑铜柱崒高标”借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和铜柱(象征边疆的界标)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的雄浑与高峻。
第三句“风悲画角关山迥”,通过“风悲”和“画角”表达了边关的凄凉与辽阔,角声在山谷间回荡,更显孤独。第四句“云去苍梧毕斗摇”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广大,暗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边塞的遥远。
第五、六句“正忆郊迎虚玉辂,即愁边守醉金貂”转而抒发个人情感,诗人回忆往昔的盛事——迎接贵宾,但此时却忧虑边疆的戍守,只能借酒浇愁。“金貂”是贵胄所佩,此处暗指戍守者的身份。
最后两句“黄河白草萧萧去,胡马千群出射雕”以黄河的流淌和草原的凋零,描绘出边塞的荒凉,同时预示着敌人的威胁,胡马群起射雕,寓意战事的紧张。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既展示了立秋时节南纪边塞的壮丽景色,又寓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疏林渐秃。正翠竹晚寒,深院人独。
记得羞蛾乍见,鬓烟低绿。
缠绵金缕秋娘恨,散相思、酒边哀曲。
可怜无奈,一更更鼓,替伊匆促。自送了、花阴绣毂。
怅芳草凄迷,空忆裙幅。忍数清辉,三五艳龄十六。
袖中留取烟罗帕,断肠诗题遍谁读。
别来愁味,只须问我,画屏残烛。
今夕是何夕,明月在他乡。
故人颇足清兴,鼓棹溯流光。
水外一重烟树,烟旬一痕山翠,山外数星凉。
酒醒未成寐,清露满衣裳。渡前浦,穿曲港,但微茫。
谁家秋梦,吹堕长笛起沧浪。
几幅画帘人影,几点画船灯影,罗袂远生香。
疏柳晓风冷,幽思泥篷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