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忠不可作,缣素尚森森。
想见临池日,悠然蹈海心。
杜鹃悲望帝,精卫是冤禽。
芳草王孙远,鸥波莫共寻。
孤忠不可作,缣素尚森森。
想见临池日,悠然蹈海心。
杜鹃悲望帝,精卫是冤禽。
芳草王孙远,鸥波莫共寻。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哲思。首句“孤忠不可作,缣素尚森森”以“孤忠”开篇,表达了对忠诚品质的敬仰,同时通过“缣素尚森森”这一细节,暗示了虽已逝去,但忠诚之气犹存,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种历史的庄严与肃穆。
接下来,“想见临池日,悠然蹈海心”两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遐想的世界。这里“临池”与“蹈海”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人物的豪情壮志,又蕴含着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共鸣。
“杜鹃悲望帝,精卫是冤禽”两句,借用了杜鹃啼血与精卫填海这两个典故,分别象征着哀怨与坚韧不屈的精神。杜鹃的悲鸣与精卫的填海行动,都是对命运抗争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坚韧品格的赞美。
最后,“芳草王孙远,鸥波莫共寻”两句,以“芳草”与“王孙”为喻,暗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同时,“鸥波莫共寻”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无奈,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忠诚与坚韧精神的颂扬,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我非山中人,暂借山中宿。
灵风散微阴,片月出乔木。
蕙帐栖夕香,古井汲寒渌。
名缁多夙契,延坐同茗粥。
况与静者俱,缮性久已熟。
清词丽陶谢,玄谈干身毒。
所愧形迹拘,无由寄高躅。
钟声殷江岛,露气霭林麓。
良遇惬素怀,徘徊至天旭。
平生雅游眉阳客,五年不见须已白。
借田东坡在江北,芟夷蓬蒿自种麦。
相逢不尽一樽酒,故态那复论欢戚。
手抱阿武劝馀沥,维摩老夫失定力。
老夫寂寂出三湘,更欲卜居池水阳。
薄田止须数十亩,田上更树麻与桑。
老来正苦迫生事,清明虽近犹可秧。
罢亚若可博乾麨,以无易有遥相望。
我舟即行不可驻,欲卜后会诚茫茫。
他时有信若可寄,不用辛苦为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