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觞已在重阳后,楼阁偏宜胜事传。
远水微明摇落日,孤城惨澹横秋烟。
风高木叶斜斜下,树动江船宛宛连。
地暖篱深菊未放,餐英谁续楚骚篇。
壶觞已在重阳后,楼阁偏宜胜事传。
远水微明摇落日,孤城惨澹横秋烟。
风高木叶斜斜下,树动江船宛宛连。
地暖篱深菊未放,餐英谁续楚骚篇。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过后的一次登楼赏景的经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与情感的流转。
首联“壶觞已在重阳后,楼阁偏宜胜事传”,开篇点题,壶觞代表饮酒聚会的传统习俗,重阳节后登楼赏景,楼阁成为佳话传播之地,营造出一种节日后的宁静与雅致氛围。
颔联“远水微明摇落日,孤城惨澹横秋烟”,运用对比手法,远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微微泛光,仿佛在摇曳,而孤城则在秋烟中显得格外凄清,画面富有层次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静谧之美。
颈联“风高木叶斜斜下,树动江船宛宛连”,描绘了风吹过,树叶飘落的画面,与江面船只相连的动态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尾联“地暖篱深菊未放,餐英谁续楚骚篇”,以温暖的土地、深篱和未开放的菊花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珍惜,同时借用了楚辞中的“餐英”典故,寓意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
水天散鸥鹭,四望山苍苍。
向来于湖翁,诗词题屋枋。
几思一遨游,岁月飞羽忙。
闻有白龙寺,石塔标铁梁。
老僧颇能吟,年来曾游方。
须乘未归前,秋晴呼野航。
短绿抽堤草,芳信未许花知。
尚留冻梗冰枝。
藓石雪消迟。
方塘水浅鸳鸯冷,沙际水翼相依。
拾翠约,踏青期。
终是乐游稀。
相思。
江南远,渔汀渺渺,还又是、梅花谢时。
有多少、旧愁新恨,纵罗虬、妙曲风流,怎比红儿。
何时再得,画鷁摇春,丰乐楼西。
宝蜡夜笼花,不碍画楼,无限清景。
病叶分秋,翦愁桐金井。
银汉外、尘飞不到,暮云收、琉璃万顷。
弁山横翠,好倩西风,送上江心镜。
霓裳空楚楚,钧天旧梦难醒。
最忆婵娟,□钗钿香冷。
欲高跨、娇鸾归去,又还愁、乌啼酒醒。
独思前事,夜永谁问相如病。